在商業銀行經營的過程中,信用風險是其遇到的主要風險之一,為了應對信用風險,信用衍生品被創造了出來;那么信用衍生品到底是什么?其具體功能有哪些?主要形式又有哪幾種?下面的文章將對信用衍生品進行簡單介紹。
1.什么是信用衍生品
信用衍生品是指保證方承諾承擔收益方的債務信用風險的一種金融合約。根據ISDA的定義,信用衍生品是一系列從基礎資產上剝離、轉移信用風險的金融工程技術的總稱。

2.信用衍生品功能
(1)分散信用風險:信用衍生品使得信用風險的管理更加專業,即信用衍生品能夠使產品中的信用風險從其它風險中剝離并轉移出去,銀行借助信用衍生品,既能夠避免信用風險過度集中,又能繼續保持和客戶的業務關系。
(2)提高資本回報率:利用信用衍生品,能夠較為容易地實現預期收益和意外損失的平衡,提高預期收益和意外損失的比率,達到提高資產組合預期業績的目的。
(3)促進基礎市場加速流動:由于信用衍生品能夠金融資產中的信用風險分離出來,并通過信用分層、信用增級等金融工程重新改變金融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征,將其改造成為可交易的金融產品,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場的流動性。
(4)提高金融市場效率:信用衍生品的持續交易會使得金融市場上的隱蔽信息更加公開,增強市場透明度,金融資產的定價也更加有效。
3.信用衍生品主要形式
(1)信用違約互換(CDS):是指交易雙方對特定的參考資產的信用狀況達成一種協議:信用違約互換的買方將自己的信用風險轉移給信用違約互換的賣方,并向賣方支付協議商定的費用,也就是CDS價差。如果在合約期間參考資產發生破產或違約等信用事件,則信用違約互換的賣方就要向買方支付協議金額以補償其損失。

(2)總收益互換(TRS):總收益互換是指信用風險保護的購買者在協議期間將參考資產的所有收益都轉移給信用保護的出售者,總收益包括本金、利息、預付費用以及因資產價格的有利變動而帶來的資本利得;作為代價,信用風險的的承擔者需要向對方支付浮動利率,一般是
LIBOR 加上一個點差,以及因為資產價格的不利變化而帶來的資本損失。
(3)信用聯接票據(CLNs):信用聯接票據是一種組合工具,是信用違約互換和平的固定收益證券相結合的產品。銀行在參考資產的信用狀況的基礎上發行與其相聯系的票據,并定期向購買者支付利息,如果參考資產發生違約事件,票據的購買者就要承擔信用事件造成的損失,銀行可以只用參考資產的殘值來支付給票據的購買者。
(4)信用價差期權:信用價差期權假定市場利率發生變化時,信用敏感資產和無信用風險資產的收益率的變動是同方向的。信用敏感資產和無信用風險資產之間的利差變動必然是信用敏感資產的信用風險的預期變化引起的。信用保護的買方可以通過購買信用價差期權來對沖信用敏感資產由于信用風險而造成的損失。信用價差期權可以分為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
(5)合成CDOs:合成CDOs的交易原理是:作為信用風險轉出者的商業銀行在保留風險資產實際控制權的同時通過信用違約互換將存在于風險資產之上的信用風險轉移給特設機構SPV,特設機構可以向投資者發行信用聯接票據,并用發行這些票據所獲得的利息收入來購買另外一組風險系數較低的債券,這些債券構成抵押資產,其本息收益則用于支付給信用保護的買方。
以上就是有關于信用衍生品的定義、功能和類型的全部介紹,如果還想了解更多金融行業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AG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金融cmbs是什么意思?cmbs運作流程介紹
金融學是學什么的?就業方向和前景如何?
什么是物流金融?物流金融業務模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