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McKinsey)發布了《2022年中國旅游業展望報告-不確定時期的關鍵趨勢》。
雖然中國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正在恢復,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零星爆發,旅游需求的恢復仍步履蹣跚。一種可預測的模式正在出現:國內旅行收入在連續下降兩個月后開始回升,盡管國際旅行受到限制,人們仍希望出國旅行。
此外,旅行者的偏好正在發生變化,這對旅游公司也產生了影響。本報告更新了麥肯錫公司在2020年4月、2020年5月、2020年8月、2021年1月和2021年10月進行的中國游客態度調查的結果,并對其結果進行了比較。它還分析了中國消費者對旅游態度轉變的影響,并對旅游公司在規劃來年業務時可能實施的戰略給出了建議。
消費者信心在增長,但對旅游的需求呈現出一種起伏不定的狀態
中國消費者信心目前處于疫情開始以來的最高水平。2020年2月,消費者信心為43%。2021年10月,6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認為中國經濟將在兩到三個月內復蘇。
隨著信心的增強,消費支出也顯示出復蘇的跡象。最新的《中國游客態度調查》顯示,77%的受訪家庭預計近期收入將保持不變,必要支出和可自由支配支出自2021年3月以來均有所增長。
就旅行情緒而言,隨著COVID-19疫情的持續,人們對旅行的渴望有增無減。麥肯錫此前的研究表明,國內旅游的復蘇將為中國旅游業的復蘇提供動力。但是,由于最近零星爆發的疫情,人嗎對國內旅行的信心受到了影響。好消息是,對國內旅游安全的信心迅速回升,顯示出一種可預測的復蘇模式。
國際旅游仍然具有吸引力,但復蘇似乎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盡管國際旅行受到限制,且大多數受訪者仍然認為國際旅行不安全,近期內也不打算進行國際旅行,但調查顯示,人們對國際目的地的興趣仍然很濃厚。出國旅游的愿望已經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亞太地區是首選(24%)。東南亞、歐洲、俄羅斯和日本被評為最理想的海外目的地。
最新的研究結果對旅游公司有一定的啟示,尤其是在產品、渠道和忠誠度方面
即使在目前的旅行限制期間,旅行者的偏好和行為也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可能會持續下去。消費者和旅行者正在適應環境,對國內旅行安全的信心在零星疫情后往往會迅速回升。由于國際旅行仍然受到限制,國內旅行雖然時起時伏,但已開始復蘇。在這種新形勢下,旅游公司可以考慮產品、渠道和忠誠度等方面的策略。
開發符合消費者旅游愿望的旅游產品
新的國內旅游產品已被開發出來替代海外旅游。隨著消費者旅游愿望的改變,企業需要思考如何讓產品滿足當前的需求。最新調查顯示,游客期待參觀新的景點,但由于旅游政策,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前往新景點的短途旅行是他們的首選(49%),其次是探索新的旅游目的地的長途旅行。
因此,游客將其家鄉附近的旅游地視為首選。這種偏好為旅游公司提供了機會,通過提供符合旅行者在這些旅途中所期待的體驗來推動市內的旅游需求。
在游客希望在休閑旅行中獲得的體驗方面,參觀文化或歷史遺跡的興趣從39%上升到44%,現已超過了海灘和度假村旅行,成為第二大最受歡迎的活動。購物和美食旅行在之前的調查中曾是人們感興趣的類別,如今已跌出前五。戶外風景區仍然是最受歡迎的目的地。
因此,旅游公司可以開發主要城市周邊的產品以及城市內部的文化旅行產品,以滿足人們對短途旅行的需求——探索新的景點并以文化游覽為偏好。企業已經開始根據這些趨勢采取行動。例如,2019-2021年,距離上海一小時車程的滴水湖的游客數量翻了一番。再比如,幾家領先的旅游產品供應商增加了歷史遺跡城市漫步產品的數量。
旅游公司可以考慮采取的措施
人們對旅游的渴望顯而易見,被壓抑的出境游需求正不斷累計。與此同時,人們對國內旅游的興趣也在恢復,盡管暫時因零星的COVID-19爆發而受到抑制。在這種情況下,旅游公司可以在考慮到新興旅游偏好的同時為需求的激增做好準備。要注意的是,鑒于政策的快速變化,旅游公司可以更靈活地應對客戶計劃的變化。他們還可以把重點放在車程范圍內的當地消費人群,實施產品差異化戰略以適應需求的變化,并通過對滿意度和獨特性的額外關注來培養忠誠度。旅游公司也可以利用數字渠道接觸客戶,并根據細分市場調整內容和方式。
趨勢表明,國內旅游市場正在出現新機遇。另一方面,2022年仍存在不確定性。在新的一年里,旅游公司需要密切關注這些變化,豐富其旅游產品和營銷模式以迎合國內市場,并有望構建可持續增長和包容性發展的國內旅游運營新模式。










參考報告 《麥肯錫(McKinsey):2022年中國旅游業展望報告-不確定時期的關鍵趨勢(英文版)(10頁)》
更多英文報告,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
本文由@Yoomi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