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推進,鄉村旅游發展勢頭逐步加快。那么,什么是鄉村旅游?發展模式有哪些?本文將具體介紹。

1.鄉村旅游
鄉村旅游是指以農村社區為活動場所,以鄉村田園風光、森林景觀、農林生產經營活動、鄉村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風俗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為目標市場,以領略農村田野風光、體驗農事生產勞作、了解風土民俗和回歸自然為旅游目的的旅游方式。
2.鄉村旅游模式
據文化和旅游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鄉村旅游主要有6種模式:
一是生態資源依托型,主要依托優質的自然生態資源,開展生態體驗、生態研學、康養度假等,主要優勢為“綠色低碳”和“親近自然”;
二是民俗文化依托型,主要以歷史建筑、文物古跡等為旅游吸引物,注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合理利用,通過文化元素牽動旅游業的發展;
三是景區帶動發展型,主要通過接受景區輻射,為景區提供多樣化的配套服務或差異化的旅游產品,形成景區與鄉村互為補充的良性發展局面;
四是鄉村民宿帶動型,主要以民宿為核心體驗產品,圍繞旅游元素形成豐富的鄉村旅游產品體系,從而培育具有明顯地域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品牌;
五是旅游扶貧成長型,通過政府主導、資源租賃、企業帶動等方式,將發展旅游與精準扶貧深度結合,形成以旅游帶動致富的效果;
六是田園觀光休閑型,主要依托優美的田園風光和鄉村人居環境,圍繞鄉土景觀與農業生產形成多元化的旅游體驗產品。
3.鄉村旅游的特征
(1)地域的限制性
鄉村旅游的發展首先必須以鄉村社區為載體。
(2)資源的鄉村性
在鄉村社區開展的旅游活動必須依附在具有“鄉村性”的各種資源上。其資源具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內涵,不僅包括鄉村風光的自然要素,也包括鄉村聚落、鄉村民俗、鄉村文化、鄉村服飾、鄉村建筑、農業景觀和農事活動等有形和無形的社會文化要素。
(3)活動目的的特殊性
游客到鄉村地區旅游,期望得到不同于都市的體驗經歷。與一般的休閑旅游相比,旅游者通過身處廣闊寧靜的戶外空間,感受鄉村自然的特質,獲得親切友好、放松自如的生活體驗。
以上梳理了鄉村旅游的定義、特征及模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政策,重要政策文件匯總梳理
什么叫數智鄉村?與數字鄉村區別在哪?發展歷程一覽
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有多少個?具體是哪些?名單一覽
中國鄉村振興發展報告(2021)(330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