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普索(Ipsos)于2021年2月發布了《充分利用遺憾:利用決策“控制中心”更好地了解行為驅動因素》。
報告指出,人類的決策是沿著一個連續統一體產生的,其中有多個認知過程,從更多的有意識到更多的無意識(即自動)同時運行。監管過程,就像一個控制器,監控和引導這個級聯過程。由此產生的行為,在不同程度上,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往往適應于語境。這種調節過程的一個關鍵特征是它能夠發現認知沖突,抑制自動的“無意識”反應,并觸發更多的深思熟慮和“有意識”的信息處理,從而做出可能更適合情況的決定。
遺憾是一種情緒,在學術研究中被認為是認知沖突檢測和抑制過程的關鍵部分,它幫助我們在更啟發式(無意識)或更深思熟慮(有意識)的方法或偏好之間進行選擇。
行為意圖
預期遺憾在不同類型的決策模式中是一個始終如一的驅動因素——如COVID-19疫苗接種意圖所示。
大量的科學研究表明,疫苗的感知風險和預期的遺憾與接種疫苗有可靠的相關性。研究表明,預期遺憾通常比其他風險評估指標更能預測接種意愿和行為。也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其中包含了認知和情感的結合,即情感體驗。
研究表明,預期的遺憾與疫苗接種猶豫不決的關系比疫苗和病毒的感知風險更密切。

從遺憾中學習
遺憾是更好地理解與行為改變相關的認知過程的一個關鍵結構,在研究后悔和內部因素如何影響人們做出的選擇時,考慮環境和外部影響的作用也很重要。
遺憾和預期遺憾也可以作為消費者行為改變潛力的明顯標志。例如,它可以顯示消費者當前的品牌選擇在他們心目中的固定程度。
通過讓消費者預見到,如果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們可能會感到后悔,您還可以打亂他們的決策過程,并獲得更好的機會促使他們做出改變。
人們如何選擇品牌的整體觀點

充分利用遺憾
遺憾是行為改變潛力的有力指標,作為衡量內部沖突的一個指標,遺憾可以揭示人們在權衡各種選擇,以及外部干預是否會影響這一點。
對過去的行為表示遺憾可能是一個明顯的跡象,表明將來有人會做出不同的選擇。預期遺憾顯示了預期的選擇或行動是多么固定。暗示某人可能會對某個決定感到后悔,會鼓勵他們更認真地反思,創造一個改變的機會。
文本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益普索(Ipsos):充分利用遺憾:利用決策“控制中心”更好地了解行為驅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