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政策匯總
重要領導人講話/撰文
10月2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對中小微企業實施稅收緩繳等紓困措施,加大助企紓困力度。同時延長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市場稅收優惠政策,促進對外開放和吸引外資。
10月2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第24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對促進東亞全面均衡復蘇和可持續發展等提出建議,指出RCEP即將達到生效門檻,要加緊推動協定盡早生效。
10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要防止大宗商品漲價向下游傳導增加中小微企業成本,要求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紓困的政策支持力度。
10月20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于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作書面致辭,表示房地產合理的資金需求正在得到滿足,健康發展的整體態勢不會改變,風險總體可控。
10月20日央行行長易綱于2021年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發言,預計我國全年經濟增速約8%,PPI上漲壓力有望于年底緩解。
10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進行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要規范數字經濟發展,防止平臺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軟件產業做大做強。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
重要會議
10月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召開,國務院將在部分地區開展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財政部、稅務局將起草房地產稅試點辦法(草案)。
10月22日財政部召開2021年前三季度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前三季度財政收入恢復性增長態勢總體平穩,要護航高質量發展,積極財政沖刺全年任務目標。
重要文件
10月29日中國審計署發布2021年第二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公告,審計結果顯示,減稅降費政策得到有效落實,但拖欠企業賬款、違規申領補貼等問題依然突出。
10月29日《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關于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延緩繳納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稅費有關事項的公告》公布,明確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延緩繳納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稅費有關事項。
10月19日商務部等24部門印發《“十四五”服務貿易發展規劃》,首次將“數字貿易”列入規劃,將放寬服務領域市場準入。


金融政策匯總
重要領導人講話/撰文
10月21日易綱行長在2021年金融街論壇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會議上進行視頻發言稱,為更好地引導市場資金支持綠色發展,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完善綠色分類標準,二是加強氣候信息披露,三是管理氣候相關的轉型風險,四是完善碳排放定價機制。
10月21日(1)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在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發表講話,就調整信貸結構、防控金融風險以及金融業數字化等問題進行發言。(2)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表示要穩步推進注冊制改革,助力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全多層次股權市場體系,持續拓展服務覆蓋面以及推動債券市場健康發展,進一步提升服務質效。(3)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2021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發表講話,預計我國外匯市場受本輪美聯儲政策轉向的影響可控,跨境資本有望繼續雙向流動,人民幣匯率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4)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在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發表講話,當前中國綠色貸款余額接近14萬億元,綠色債券存量規模接近1萬億元。
10月20日(1)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1年金融街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表示要切實改進城鄉人居環境、大力提高保險保障水平、積極服務教育體系建設、科學把握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實際需求,要正確看待碳減排,平穩過渡,不搞“一刀切”和“運動式”減碳。(2)央行行長易綱在2021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發表講話,表示我國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長率是基本上匹配的,總量政策是合理的,流動性是充足的。在結構上,我們遵循市場規律,發揮貨幣信貸政策工具的引導作用,堅持公平競爭、一視同仁,支持好中小微企業和綠色低碳發展。(3)央行行長易綱出席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表示預計未來幾個月PPI可能維持高位,但上漲壓力有望于今年年底出現緩解;央行除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外,還重點推進了綠色金融和金融科技兩項工作。(4)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在金融街論壇“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分論壇上發表講話,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煤、電行業該支持的還是要支持,避免“一刀切”而形成陡峭曲線。(4)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穩步推進注冊制改革,助力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發揮好北京證券交易所的“龍頭”撬動和“反哺”作用。
10月19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接受訪問,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重要文件
10月30日證監會正式發布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主要制度規則,包括北京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再融資、持續監管三件規章以及相關的十一件規范性文件;同時,為做好制度銜接,進一步豐富全國股轉系統融資工具,配套修改了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兩件規章,制定了掛牌公司定向發行可轉債兩件內容與格式準則。
10月30日
證監會就《關于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轉板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指導意見》共修訂15處,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面。一是調整制定依據。二是名稱修訂。三是明確上市時間計算。四是股份限售安排。五是對相關條文的內容作了適應性調整。
10月30日證監會發布修訂后的《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管理辦法》修訂主要涉及3個方面內容:一是規定公司制證券交易所的組織機構。二是明確和完善有關監管安排。三是明確部分條款的適用安排。
10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于10月29日開展央行票據互換(CBS)操作,為提高銀行永續債的市場流動性,支持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中國人民銀行于2021年10月29日開展了央行票據互換(CBS)操作,操作量50億元,期限3個月,費率0.10%。
10月30日央行發布2021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2021年三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89.46萬億元,同比增長11.9%;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6.72萬億元,同比多增4624億元。
10月29日證監會就《關于注冊制下提高招股說明書信息披露質量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指導意見》主要包含以下內容:一是基本原則。二是督促發行人及中介機構歸位盡責,撰寫與編制高質量的招股說明書。三是充分發揮行政監管、自律監管和市場約束機制作用,引導提高招股說明書信息披露質量。
10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財政部發布《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辦法》,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建立了總損失吸收能力監管體系。二是明確了總損失吸收能力定義。根據國際統一規則,明確了各類外部總損失吸收能力工具的合格標準,進一步理順了各類工具的損失吸收順序。三是確定了監管范圍和監管主體。
10月27日銀保監會發布《保險公司非壽險業務準備金管理辦法》,為進一步完善非壽險業務準備金監管制度,增強非壽險準備金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提升保險公司準備金管理水平,銀保監會發布了新修訂的《保險公司非壽險業務準備金管理辦法》。
10月22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保險機構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著力規范互聯網人身保險領域的風險和亂象,統一創新渠道經營和服務標準,旨在支持有實力、有能力、重合規、重服務的保險公司,應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手段,為社會公眾提供優質便捷的保險服務。
10月20日人民銀行辦公廳、中央網信辦秘書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銀保監會辦公廳、證監會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業開源技術應用與發展的意見》,要求金融機構在使用開源技術時,應遵循“安全可控、合規使用、問題導向、開放創新”等原則。
其他
10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與日本銀行續簽貨幣互換協議,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34000億日元,協議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