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碳金融市場?
碳金融市場是一個由人為規定而形成的市場,各種生產經營活動和能源使用過程中釋放的二氧化碳都以標準化后的可交易形式在這個市場上轉讓、購買,最終實現總量控制下的余缺調劑,達到碳排放和碳需求的一般均衡。
碳金融市場的參與方主要有供給方,包括項目開發商、減排成本相對較低的碳排放實體賣家、國際金融組織、碳基金、技術開發轉讓商等;還有需求方,包括有減排成本相對較高的排放實體買家,基于社會責任或履約義務進行碳交易的碳排放企業、政府、非政府組織以及個人等自愿買家。
當然,有關金融機構也可以進入碳交易市場,并從中擔當中介角色,提供交易平臺、融資、保險、對沖交易等相關的金融服務。
碳金融市場的發展與運作具有重要意義:
據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統計,京都議定書中具有減排義務的附件一成員國,節約一噸碳排放額需要花費80-90美元的成本,而節約同樣數量排放額在發展中國家卻只需要大約十分之一的成本,因此具有減排義務的大量企業都會選擇從發展中國家購買碳排放權。只有積極發展碳排放權市場,我國才能在今后的國際碳金融交易
市場中對定價有一定的話語權。
目前,歐盟、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都正在建立以碳金融交易體系為主的減排機制。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之一,我國國內的減排機制選擇不能脫離當前國際碳金融交易市場的主流。在國內減排機制上,中國只能選擇同國際接軌。
碳金融交易市場的建立,將為中央政府在宏觀上調控節能減排力度提供新的有效工具。中央政府不僅可以通過控制每個年度的全國排放額度來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還可以通過全國排放額度管理與調劑在市場買進或賣出排放指標,以實現宏觀調控的目標。除此之外,國際經驗證明,一個有效規范的碳排放市場是促進碳減排行之有效的辦法。
碳金融市場可分為
總的來說碳金融市場可以分為交易工具、融資工具、支持工具這三大類。
1、交易工具主要包含了碳期貨、碳期權、碳遠期、碳掉期、碳債券、碳基金。
2、融資工具主要包含了碳質押、碳回購、碳托管。
3、支持工具主要包含了碳指數、碳保險。

文本由@-YANYI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碳金融是什么?概念是什么?我國碳金融產品有哪些?
【研報】“碳中和”系列專題報告(一):“碳中和”如何改變全球產業配置格局?
【研報】碳中和專題報告:碳中和政策驅動下受益的行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