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財稅籌劃是什么
財稅籌劃是指通過事前籌劃、事中安排對集團公司的各項經濟業務中的涉稅活動,運用合理合法的避稅方法來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財稅籌劃的基本方法有選擇合適的企業納稅人身份、合適的企業注冊地址、合適的行業,進行業務流程再造,適當的企業組織架構重組,采用合適的會計核算方法、財政扶持政策的爭取等。

2.財稅籌劃有哪些內容
(1)節稅。所謂的節稅指的是:在稅法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利用稅法中的一些優惠政策和稅收懲罰等傾斜調控政策,對企業的籌資、投資和經營等活動進行調整,從而達到減少納稅的目的。這種方式也是財稅籌劃中的組成部分之一,并且是受國家支持的。
(2)規避稅收陷阱。一般來說稅收政策規定中都存在一些稅收陷阱,財稅籌劃的目的也是為了在企業經營活動中,能夠有效地對這些陷阱進行規避。需要明白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規避稅收陷阱,需要提前對稅收陷阱信息進行了解。
(3)稅收轉嫁籌劃。企業在開展稅收轉嫁籌劃的時候,會為了達到減輕企業稅收壓力,通過對產品價格進行調整,并且將稅收壓力轉嫁給他人承擔。
(4)涉稅零風險。如果納稅人的生產經營賬目清楚,并且納稅申報也不存在問題,稅款繳納的及時、足額,不出現任何違法的行為,那么所造成的風險則是極小的,并且可以忽略不記。
3.財稅籌劃的幾大特征
財稅籌劃具有合法性、籌劃性、目的性、風險性和專業性的特點。
(1)合法性:合法性指的是財稅籌劃只能在稅收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這里有兩層含義:一是遵守稅法。二是不違反稅法。合法是財稅籌劃的前提,當存在多種可選擇的納稅方案時,納稅人可以利用對稅法的熟識、對實踐技術的掌握,做出納稅最優化選擇,從而降低稅負。.對于違反稅收法律規定,逃避納稅責任,以降低稅收負擔的行為,屬于偷逃稅,要堅決加以反對和制止。
(2)籌劃性:籌劃性,是指在納稅行為發生之前,對經濟事項進行規劃、設計、安排,達到減輕稅收負擔的目的。在經濟活動中,納稅義務通常具有滯后性。企業交易行為發生后才繳納流轉稅;收益實現或分配之后,才繳納所得稅;財產取得之后,才繳納財產稅。這在客觀上提供了對納稅事先做出籌劃的可能性。另外,經營、投資和理財活動是多方面的,稅收規定也是有針對性的。納稅人和征稅對象的性質不同,稅收待遇也往往不同,這在另一個方面為納稅人提供了可選擇較低稅負決策的機會。如果經營活動已經發生,應納稅額已經確定而去偷逃稅或欠稅,都不能認為是財稅籌劃。
(3)目的性:財稅籌劃的直接目的就是降低稅負,減輕納稅負擔。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選擇低稅負。低稅負意味著較低的稅收成本,較低的稅收成本意味著高的資本回收率;二是滯延納稅時間(不是指不按稅法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欠稅行為),獲取貨幣的時間價值。通過一定的技巧,在資金運用方面做到提前收款、延緩支付。這將意味著企業可以得到一筆“無息貸款”,避免高邊際稅率或減少利息支出。
(4)風險性:財稅籌劃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稅收收益,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往往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這與財稅籌劃的成本和財稅籌劃的風險有關。
財稅籌劃的成本,是指由于采用稅收籌劃方案而增加的成本,包括顯性成本和隱含成本,比如聘請專業人員支出的費用,采用一種稅收籌劃方案而放棄另一種稅收籌劃方案所導致的機會成本。此外,對稅收政策理解不準確或操作不當,而在不知覺情況下采用了導致企業稅負不減反增的方案,或者觸犯法律而受到稅務機關的處罰都可能使得稅收籌劃的結果背離預期的效果。
(5)專業性:專業性不僅是指財稅籌劃需要由財務、會計專業人員進行,而且指面臨社會化大生產、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貿易業務日益頻繁、經濟規模越來越大、各國稅制越來越復雜的情況下,僅靠納稅人自身進行稅收籌劃顯得力不從心。因此,稅務代理、稅務咨詢作為第三產業便應運而生,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以上就是有關于財稅籌劃的定義、內容及特點的全部梳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財稅籌劃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財稅服務企業?是做什么的?有哪些?
什么是稅收負擔?定義、內涵及分類介紹
財稅大數據是什么?有什么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