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傳感器技術、通信技術、集成電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機器人制造成本得到降低,使得移動機器人在工業、服務業、醫療業、物流業等領域得到廣泛的發展,當前需機器人發展的痛點是如何解決定位問題。那么,什么是機器人定位?原理是?機器人定位技術有哪些?本文將具體梳理。

1.機器人定位
機器人定位是指其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安裝的傳感器感知環境數據,感知自身位置姿態數據,在對環境特征信息提取與量化分析,從而計算出機器人相對于初始環境的位置和姿態信息。機器人定位分為相對定位和絕對定位,絕對定位指機器人在不指定初始位置的情況下確定自己的位置,相對定位指機器人在給定初始位置的條件下確定自己的位置,是機器人定位處理中主要的研究方向。
2.機器人定位技術分類及原理
(1)移動機器人視覺導航定位技術
在視覺導航定位系統中,目前國內外應用較多的是基于局部視覺的在機器人中安裝車載攝像機的導航方式。在這種導航方式中,控制設備和傳感裝置裝載在機器人車體上,圖像識別、路徑規劃等高層決策都由車載控制計算機完成。
視覺導航定位系統主要包括:攝像機(或CCD圖像傳感器)、視頻信號數字化設備、基于DSP的快速信號處理器、計算機及其外設等?,F在有很多機器人系統采用CCD圖像傳感器,其基本元件是一行硅成像元素,在一個襯底上配置光敏元件和電荷轉移器件,通過電荷的依次轉移,將多個像素的視頻信號分時、順序地取出來,如面陣CCD傳感器采集的圖像的分辨率可以從32×32到1024×1024像素等。
視覺導航定位系統的工作原理簡單說來就是對機器人周邊的環境進行光學處理,先用攝像頭進行圖像信息采集,將采集的信息進行壓縮,然后將它反饋到一個由神經網絡和統計學方法構成的學習子系統,再由學習子系統將采集到的圖像信息和機器人的實際位置聯系起來,完成機器人的自主導航定位功能。
(2)移動機器人超聲波導航定位技術
超聲波導航定位的工作原理也與激光和紅外類似,通常是由超聲波傳感器的發射探頭發射出超聲波,超聲波在介質中遇到障礙物而返回到接收裝置。
通過接收自身發射的超聲波反射信號,根據超聲波發出及回波接收時間差及傳播速度,計算出傳播距離S,就能得到障礙物到機器人的距離,即有公式:S=Tv/2式中,T—超聲波發射和接收的時間差;v—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的波速。
當然,也有不少移動機器人導航定位技術中用到的是分開的發射和接收裝置,在環境地圖中布置多個接收裝置,而在移動機器人上安裝發射探頭。
(3)GPS全球定位系統
如今,在智能機器人的導航定位技術應用中,一般采用偽距差分動態定位法,用基準接收機和動態接收機共同觀測4顆GPS衛星,按照一定的算法即可求出某時某刻機器人的三維位置坐標。差分動態定位消除了星鐘誤差,對于在距離基準站1000km的用戶,可以消除星鐘誤差和對流層引起的誤差,因而可以顯著提高動態定位精度。
但是因為在移動導航中,移動GPS接收機定位精度受到衛星信號狀況和道路環境的影響,同時還受到時鐘誤差、傳播誤差、接收機噪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單純利用GPS導航存在定位精度比較低、可靠性不高的問題,所以在機器人的導航應用中通常還輔以磁羅盤、光碼盤和GPS的數據進行導航。另外,GPS導航系統也不適應用在室內或者水下機器人的導航中以及對于位置精度要求較高的機器人系統。
(4)SLAM技術
行業領先的服務機器人企業,大多都采用了SLAM技術。唯有(SLAMTEC)思嵐科技在SLAM技術上獨占優勢,到底什么是SLAM技術呢?簡單來說,SLAM技術是指機器人在未知環境中,完成定位、建圖、路徑規劃的整套流程。
SLAM(SimultaneousLocalizationandMapping,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自1988年被提出以來,主要用于研究機器人移動的智能化。對于完全未知的室內環境,配備激光雷達等核心傳感器后,SLAM技術可以幫助機器人構建室內環境地圖,助力機器人的自主行走。
SLAM問題可以描述為:機器人在未知環境中從一個未知位置開始移動,在移動過程中根據位置估計和傳感器數據進行自身定位,同時建造增量式地圖。
SLAM技術的實現途徑主要包括VSLAM、Wifi-SLAM與LidarSLAM。
(5)移動機器人光反射導航定位技術
典型的光反射導航定位方法主要是利用激光或紅外傳感器來測距。激光和紅外都是利用光反射技術來進行導航定位的。
激光全局定位系統一般由激光器旋轉機構、反射鏡、光電接收裝置和數據采集與傳輸裝置等部分組成。
工作時,激光經過旋轉鏡面機構向外發射,當掃描到由后向反射器構成的合作路標時,反射光經光電接收器件處理作為檢測信號,啟動數據采集程序讀取旋轉機構的碼盤數據(目標的測量角度值),然后通過通訊傳遞到上位機進行數據處理,根據已知路標的位置和檢測到的信息,就可以計算出傳感器當前在路標坐標系下的位置和方向,從而達到進一步導航定位的目的。
激光測距具有光束窄、平行性好、散射小、測距方向分辨率高等優點,但同時它也受環境因素干擾比較大,因此采用激光測距時怎樣對采集的信號進行去噪等也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題,另外激光測距也存在盲區,所以光靠激光進行導航定位實現起來比較困難,在工業應用中,一般還是在特定范圍內的工業現場檢測,如檢測管道裂縫等場合應用較多。
紅外傳感技術經常被用在多關節機器人避障系統中,用來構成大面積機器人“敏感皮膚”,覆蓋在機器人手臂表面,可以檢測機器人手臂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物體。
典型的紅外傳感器包括一個可以發射紅外光的固態發光二極管和一個用作接收器的固態光敏二極管。由紅外發光管發射經過調制的信號,紅外光敏管接收目標物反射的紅外調制信號,環境紅外光干擾的消除由信號調制和專用紅外濾光片保證。設輸出信號Vo代表反射光強度的電壓輸出,則Vo是探頭至工件間距離的函數:Vo=f(x,p)式中,p—工件反射系數。p與目標物表面顏色、粗糙度有關。x—探頭至工件間距離。
當工件為p值一致的同類目標物時,x和Vo一一對應。x可通過對各種目標物的接近測量實驗數據進行插值得到。這樣通過紅外傳感器就可以測出機器人距離目標物體的位置,進而通過其他的信息處理方法也就可以對移動機器人進行導航定位。
雖然紅外傳感定位同樣具有靈敏度高、結構簡單、成本低等優點,但因為它們角度分辨率高,而距離分辨率低,因此在移動機器人中,常用作接近覺傳感器,探測臨近或突發運動障礙,便于機器人緊急停障。
以上梳理了機器人定位的定義、技術類型及原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工業機器人的定義、分類及九大應用領域一覽
工業機器人是指什么?應用領域包括?市場規模及未來前景分析
什么是工業機器人?微型機器人優點有哪些?
英特爾:機器人4.0白皮書(33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