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業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其一舉一動都是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的,比如說對能源資源的開采、銷售、加工處理等方面,因此如果你是從事能源行業的話就需要對這一方面有一點的認識。下面就讓皮匠報告小編對2022年能源行業發展差異分析,能源行業相關政策需求進行一定的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一、2022年能源行業發展差異分析

能源產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也是環境問題的焦點。在“新常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環境下,中國單位GDP能耗與全球平均水平存在差距,比發達國家高4-6倍。2016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43.6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1.4%;2017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為44.9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2.9%。
面對當前形勢和未來趨勢,中國能源產業開始轉型布局,以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為前進方向。中國能源產業規模巨大,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巨。為了達到國家環保標準,逐步與發達經濟體的高標準接軌,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產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能源行業正在改造工廠、采購設備、引進技術和開發產品,這需要大量的資本投資作為支持。根據中國國際環境與發展合作委員會的計算,根據綠色發展目標和環境保護標準,“低計劃”在綠色融資情景下的資本需求為40.3萬億元,“中計劃”為70.1萬億元,2014年至2030年,“高計劃”的支出為123.4萬億元?;仡櫋笆濉逼陂g我國全社會的環保投入,可以預見未來能源行業的綠色資本需求存在巨大差距。
二、能源行業相關政策需求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先后出臺了綠色金融相關政策;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能源等行業污染問題認識的深入,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服務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按照原有國情和國際條件構建綠色業務體系,按照原有國情推動金融部門自上而下發展。在政策制定初期,中國提出“利用經濟杠桿促進企業污染控制”。在發放貸款時,銀行應考慮應用項目的環境影響,采取“保壓”和區別對待的原則:支持環保產業項目,降低高污染、高能耗資源產業和產能過剩產業的貸款規模。
中國需要從法律層面進一步推動能源行業的綠色金融,明確企業的環境責任和義務。為了增強能源行業的環保意識,提高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需要運用法律手段,建立和完善制度安排。明確市場主體的權利義務,可以迫使落后企業盡快轉型,突出綠色清潔項目的競爭優勢。各相關主管部門應加強溝通,及時全面對接綠色金融政策和標準。2018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規劃體現了集中資源、加強專業管理服務的理念。針對目前綠色金融業務多頭監管的現狀,建議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財政部、銀監會、保監會等部門在下一次政策修訂過程中,提前建立協商機制,盡可能實現政策標準對接,形成統一市場規則制定共識。
看到這里相信大家都對我國能源行業的發展趨勢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吧,其實不光是我國,全世界也是如此,能源行業要向著創新、綠色、可持續化發展前進。以上就是皮匠小編報告整理的關于2022年能源行業發展差異分析,能源行業相關政策需求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到你。
推薦閱讀:
《【研報】新能源行業:新能源新機會-20200917(21頁).pdf》
《德勤:新能源行業:全球能源轉型及零碳發展白皮書(51頁).pdf》
《精選】2021年能源行業“碳中和”下全球網絡能源發展趨勢分析報告(45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