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場景金融
關于場景金融的含義,學術界存在眾多不同的描述,劉俊(2016)認為場景金融就是對負責的金融需求金融重構,使其自然化,有效地整合金融需求與生活場景,從而推動信息流的場景化和動態化,從而讓現金流動變得可視,讓金融變得有溫度,真正地將金融需求與人們的吃穿喝用、企業的生產結合起來。
陳亮,梁航,李冬菊(2019)認為場景金融就是利用當下先進的技術水平,將冷冰冰的金融不斷地嵌入到人們生活場景中,從而提高人們的金融需求體驗,滿足人們的需求。
王佳月(2019)指出場景金融又被稱之為金融場景化,是客戶對于金融需求在特定活動場景中體驗,這種新型的金融模式是以金融為基礎的,有效地將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娛樂、社交、支付等場景邊界模糊,從而將金融服務與之進行有效整合,最終實現場景化、動態化,讓金融活動變得有溫度。通俗來講,場景金融就是將過去“高大上”的金融服務利用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與人們的日常相結合,使得人們接受到金融服務更加親民化、智能化、便捷化,提升客戶的金融的體驗感。

2.場景金融的特征
(1)跨界經營
當前,商業銀行高度重視“互聯網+傳統行業+金融”,推動場景金融的發展。而場景金融的不再僅僅是單一的、枯燥的商業模式,而是基于用戶需求打造的多產業跨界融合的。
(2)科技引領
當前,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人臉識別等技術不斷應用到各行各業,場景金融也得到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場景金融模式才能改變傳統金融無溝通、冷冰冰的服務,從而帶來更好的體驗。因此場景金融的重要特點就是科技引領,通過科技的力量來推動金融服務的升級改造。
(3)共享服務
場景金融時代,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商業銀行、企業、用戶在一定程度實現對各自資源的共享,從而可以從海量數據中精準把握客戶的需求,從而實現價值增值,帶來體驗感的提升。
(4)銜接日常
場景金融就是將金融服務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各類場景進行緊密貼合,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傳統創業進行打造升級,從而推動傳統銀行服務升級,讓傳統銀行的金融服務可以緊密貼合人們的日常生活,讓金融服務充滿溫度。
(5)強調體驗
場景金融是以用戶的需求為核心的,通過精準把握用戶的需求,重視用戶的體驗,從而將快速易用的功能設置轉換為消費需求,滿足用戶需要。
3.場景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
(1)傳統金融的經營成本、交易成本得到大幅下降
在運營成本方面,依托互聯網平臺進行的場景金融為顧客的各種場景提供了便捷的一站式服務,傳統金融的物理網點無需過多設立,不少場景服務均可通過互聯網進行。
融資成本方面,場景金融通過場景背后大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在保證數據準確的同時大大節省了信息搜集的時間和成本,最終帶來了信貸成本的降低,便利了小微客戶的同時,也緩解了小微客戶融資難的問題。
在時間成本方面,場景金融的出現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同時減少了中間不少環節,客戶基于互聯網平臺能享受到快捷的一站式服務,減少了不必要的時間成本,而場景金融平臺通過“場景”背后客戶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分析,基于客戶信息能夠提供成本更低的融資服務。
(2)交易信息更為對稱
傳統金融作為信息、資金的中介方,由于服務群眾廣,傳統的信息搜集方式遠遠無法滿足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而場景金融的誕生,使得客戶能夠在平臺快速獲取各類于己有用的信息為自己服務。而在資金融通方面,資金需求雙方也能夠“場景金融平臺”低成本、高效率的進行信息交換,減少信息的不對稱,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高成本和高風險。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金融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參考報告:《中國銀行:金融場景生態建設行業發展白皮書(74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