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DIP付費
DIP是按病種分值付費,英文全稱是Diagnosis-InterventionPacket,指的是利用大數據優勢建立起來的完整管理體系,采取挖掘“疾病診斷+治療方式”的共性特征的方式客觀劃分病案數據類別,在一定區域范圍的全樣本病例數據中形成每一個疾病與治療方式組合的標化定位,客觀反映治療復雜狀態、疾病嚴重程度、資源消耗水平、臨床行為規范,應用領域包括基金監管、醫保支付、醫院管理等。
采用的方法是在總額預算機制下,按照年度醫保支付總額/醫保支付比例/各醫療機構病例的總分值計算分值點值。醫保部門改變以往的以醫療服務項目費用支付方式,改為基于病種分值和分值點值形成支付標準,對醫療機構每一病例實現標準化支付。

2 DRG和DIP的區別
(1)主要特點:DRG能激勵醫療機構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同時降低醫療成本,縮短患者住院時間;DIP能客觀反映疾病嚴重程度、治療復雜狀態、資源消耗水平與臨床行為規范
(2)試點政策時間:DRG試點政策時間是2019年5月;DIP試點政策時間是2020年11月
(3)試點城市:DRG的試點城市30個,DIP試點城市71個
(4)實際前準備:DRG實際前準備2年,DIP實際前準備1年
(5)試點城市覆蓋醫療機構:DRG每地至少3家以上,DIP對轄區內醫療機構全覆蓋
(6)付費設計立足點不同:DRG側重以病例組合為單位,體現對醫療機構規范“同病同操作”病例診療路徑的導向作用,發揮醫保支付激勵約束作用。DIP側重以病種組合為單位,根據各級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通過不同病種賦予分值的大小差異,體現對治療方式和合理成本導向作用。
(7)分組原理不同:DRG從粗到細,強調以臨床經驗為基礎,從疾病診斷大類出發,按診斷和治療方式區隔成不同病例組合,“多病一組”或“多操作一組”,組間差異較大。DIP從細到粗,強調對臨床客觀真實數據的統計分析,按疾病與治療方式的共性特征分組,“一病一操作一組”,組內差異較小。
(8)費率和點值有差別:各DRG付費標準=當年DRG費率x各DRG調整后權重,其中當年DRG費率=當年預測住院總費用/預測DRG總權重;DIP的病組支付標準=DIP病種分值x結算點值,其中DIP病種分值=某病種組合平均醫藥費用/所有出院病例平均醫藥費用
(9)支付標準預付/后付:DRG要求試點地區在總額的前提下提前制定DRG組的支付標準,屬于預付。DIP采取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最后才確定DIP組的支付標準,屬于后付。
(10)監管難點有差異:DRG分組過程對分組器和專家依賴程度高;暫時無法實現住院病歷全覆蓋;各級醫療機構的診療方式和路徑差異較大,分組入組有挑戰;根據指標主觀確定同等級醫療機構總額,基金風險較大;DIP依賴歷史病案數據,其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完全排除;存在誘導醫療機構采用復雜技術、高分值治療方式的風險;存在醫療機構爭相“沖工分”導致分值貶值風險

來源:《醫藥生物行業醫保支付專題報告:DRG改革進展與行業影響分析-211215(71頁).pdf》
關于dip付費的相關知識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了解。
推薦閱讀
醫保支付方式有哪些?DIP付費與DRG付費區別在哪?優劣勢對比分析
什么是五險一金?有什么用?和社保的區別介紹
住房公積金怎么用?住房公積金個人怎么提取?提取條件有哪些?
社保是什么?社保包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