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貸配給是什么?
“信貸配給”一詞主要出現在金融領域。它意味著,在考慮貸款的風險和收益后,如果銀行面臨過度的貸款需求,銀行將不會依靠利率機制來提高利率達到均衡,而是采取其他手段限制借款人進入借貸市場,導致部分借款人被迫退出從而消除借貸超額需求。從信貸配給的廣義定義來看,由于貸款利率低于均衡的貸款利率,信貸市場上的貸款需求量大于借款供給量,那么此時就存在超額需求,如果這種超額需求是由于各種管制導致貸款利率偏離帕累托均衡利率的話,這種信貸配給就是失衡的。這里的管制限制如今已經不僅僅來源于政府,更多的是由銀行金融機構自己制定,以區分借款者的優劣的條款。如果并不是有以上外力消除信貸市場上的超額需求,那么最終產生的信貸配給格局就是均衡信貸配給。
2信貸配給的分類
根據弗里德曼編寫的“貨幣經濟學手冊”可以把信貸配給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利率配給。即在明確風險分類的情況下,若利率沒有達到商業銀行的期望值,商業銀行就不會把貸款發放給借款者。
(2)見解分歧配給。借款者通過對自身償債以及獲利能力的測算,提供給銀行一個自己活動貸款的利率,然而銀行在和借款者協商過程中沒有接受該利率,因此借款者沒有得到貸款支持。
(3)紅線注銷??紤]到風險太大,收益怎么都無法達到商業銀行預期的要求,商業銀行就不會為借款方提供貸款支持。同時,這一收益率會受到存款利率的影響:若借款人被要求擔保較高的收益率,其能夠獲得的貸款支持此時也會失去。也就是說,在存款量大并且存款利率比較低的情況下,銀行愿意給所有企業提供貸款支持,但是允許支配的金額卻有限,能夠獲取貸款的企業或許會在存款發生變化同時存款利率上升的情況下只能接受定量配給。也就是說雖然拿到貸款,但是與企業的需求不相符合。從這些企業的角度來看,他們的貸款需求能否得到滿足只和銀行的儲備存款有關,和當時的利率水平關系不大。由于獲得資金低于企業所需資金,所以有些企業會被排擠出市場。
(4)純粹的信貸配給。特指這樣一種情況:即兩個企業所給出的預期獲利利潤率相同,但是由于其他原因,仍然會讓一方獲得信貸支持,而另一方無法獲得。
3信貸配給失衡
信貸配給失衡可以分為兩種解釋:一種是古典經濟學中分析的信貸市場失衡,此時市場上存在信貸配給現象,借貸雙方力量受到外界干預相當,信貸市場上的均衡利率被除市場借貸雙方以外的力量扭曲。另一種信貸配給失衡是指,信貸市場上的主要參與者企業和銀行雙方,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標而做出理性決策,但是最終依然存在信貸配給現象,該信貸市場穩定所決定的利率尚存在帕累托改進,那么此時的信貸市場中的信貸配給狀況,我們稱其為信貸配給失衡。
參考資料:張伯彥. 我國民營中小企業信貸配給失衡研究[D]. 山西:山西財經大學.
文本由@-Y-Ling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