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氣污染物
大氣污染物是指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排入大氣的并對人或環境產生有害影響的那些物質,包括顆粒污染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其中顆粒污染物按空氣動力學直徑可分為:總懸浮顆粒物(TSP,粒徑≤100μm)、可吸入顆粒物(PM10,徑≤10μm)、細顆粒物(PM2.5,徑≤μm)
和超細顆粒物(徑≤0.1μm)。

2.大氣污染物有哪些?
(1)根據其污染性質為切入點,通常以還原型大氣污染、氧化型大氣污染兩種類型
其中,還原型大氣污染也以倫敦型大氣污染著稱,主要以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和顆粒物作此類型大氣污染的污染物,此外,還有部分污染物經低空聚集后促進還原型煙霧生成,進而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
氧化型大氣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是以一氧化碳(CO)為主,與此同時,石化工業、燃油鍋爐、汽車尾氣造成的氣固廢棄物(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都是促使氧化型污染的污染物類型。氧化型大氣污染物除去會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還會與光照和光化學反應產生的強氧化性物質,既能造成二次污染,還會對人類眼粘膜造成損害,具有極大危害性。
(2)根據大氣污染物形成過程,可分為一級污染物及二級污染物
一級污染物指的是直接排放入空氣中的污染物,如火山噴發的火山灰,汽車尾氣中的一氧化碳氣體等:
二級污染物是指由空氣中的一級污染物相互之間經過物理及化學反應產生的新的污染物,如地面臭氧。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更強。
(3)按照大氣污染物的存在狀態可分為氣溶膠狀態污染物(顆粒物)及氣態污染物
所謂的氣溶膠(Aerosol)即是由固體或液體小質點分散并懸浮在氣體介質中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生活中常見的氣溶膠有高空里的云朵和工廠中煙囪排放出的煙塵等。
3.大氣污染物特性
(1)大氣污染物是外來介入物質,大氣污染物質不是大氣中本身存在的,是人類生產、生活等活動產生的;
(2)外來介入物質導致大氣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的特性發生改變,這種改變影響了大氣的質量,并影響了公眾的財產安全和身心健康;
(3)該污染物質的存在導致了大氣環境惡化。常見的污染物質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機廢氣污染物(如苯/甲苯/二甲苯)以及造成臭氧空洞的氟利昂、酸霧(如硫酸/鹽酸酸霧),還有垃圾焚燒過程中產生的強致癌物質二惡英等。這些物質絕大多數都是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副產品,其進入大氣中會導致大氣發生化學、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危害人體的健康,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溫室氣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空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或缺的物質,也就是說,二氧化碳不屬于大氣的外來介入物質。
以上梳理了大氣污染物的定義、類型等,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大氣污染?主要來源是什么?危害有哪些?
U.S.PIRG:2021年碳定價策略報告-為全球變暖污染定價 (英文版)(39頁).pdf
unepfi:潛水-金融、海洋污染和海岸恢復力(英文版)(104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