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德發布了《2021年全球信貸展望》。
報告指出,2020年初全球經濟活動的極度減速考驗著企業適應生存的能力。各國央行迅速采取行動,提供大量流動性,以維持市場功能和發行人獲得資本的渠道。例如,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在短短三個月內通過購買資產擴大了3萬億美元,達到7.3萬億美元。與此同時,政治家們提供超過10萬億美元的全球財政政策支持,預計在家庭收入恢復之前將增加財政支出。
累計日總收益

信貸市場對這一政策的反應是息差大幅收緊,發行人利用流動性條件為債務再融資、延長到期日并鞏固資產負債表。貝萊德資本市場在2020年發行了約4萬億美元的全球企業債務。
疫情大大加快了技術的采用,使那些擁有更靈活的商業模式和管理團隊的公司受益。據彭博社報道,2020年并購交易量同比下降16%,為2014年以來的最低年度水平,但由于商業人氣反彈,加上適應后經濟環境的緊迫性日益增強,今年并購交易量將加速增長。
一、(重新)建立收入投資組合
固定收益收益率接近歷史低點,截至2020年12月31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目前收益率為0.83%,未償負收益債務為18萬億美元。由于傳統固定收益市場不再提供足夠的收益,投資者正在積極重新評估投資組合設計。
二、亞洲信貸的機遇
隨著投資者將目光投向發達信貸市場以外的收入和多樣化領域,應該廣泛地探索亞洲信貸的機會。
中國在岸市場的開放恰逢全球流動性極度飆升,能夠滿足投資者對收益率需求的資產短缺日益嚴重。相對較高的經濟增長率、復蘇的更高級階段以及疫情前的去杠桿努力,為市場提供了有利的投資背景。
在印度、印度尼西亞和東南亞也看到了潛在的機會。當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較高,貨幣在美元穩定到疲軟的環境中處于有利地位時,當地市場似乎更具吸引力。
貝萊德看到了在岸人民幣信貸多元化的機會,因為該行業與美元、中國信貸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相關性較低。亞洲企業沒有像許多發達市場同行那樣瘋狂舉債,升/降級比率趨于穩定,違約率保持在3%左右。2020年亞洲的凈發行量仍遠低于2018-2019年,與發達市場發行量增加形成鮮明對比。
期權調整價差

本文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貝萊德:2021年全球信貸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