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鐵路運輸
鐵路運輸是指由鐵路、車站樞紐設備、機車車輛諸要素協調配合共同實現客、貨位移的重要的現代化運輸方式之一。
鐵路運輸始于19世紀20年代,當時在資本主義發展較早的國家里,如英、美、法、德、俄等國相繼開始修筑鐵路。世界性的大規模興建鐵路開始于19世紀80年代,僅在1910~1935年間,共筑路18.74萬公里,平均年筑路7
000多公里,使世界鐵路總長度達到131.76萬公里,極大地推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進步。
目前,世界鐵路運輸正沿著現代化方向發展。早在60年代,工業發達國家便先后實現了牽引動力內燃化和電氣化?,F在,世界上約有2/3國家和地區的鐵路已停用蒸汽機車,并把電子計算機引用到鐵路經營管理工作中來。

2.鐵路運輸的優點
(1)輸送能力強,適合大量低價產品的長途運輸;
(2)單個車輛的大負載加上各種類型的車輛,使其幾乎可以承載任何商品,而且重量和體積沒有限制;
(3)高速,五種基本運輸方式的平均速度位居第二,僅次于航空運輸;
(4)鐵路運輸受到氣候和自然條件的影響較小,在常規方面具有運輸優勢;
(5)可以方便地實現背裝運輸,集裝箱運輸和多式聯運。
3.鐵路運輸的缺點
(1)鐵路專用線,固定成本很高,原投資較大,建設周期較長;
(2)鐵路是由火車組織的,在運輸過程中,需要有火車的編組,分解和調配等操作環節,占用時間較長,從而增加了在途貨物的運輸時間;
(3)鐵路運輸中的貨物損壞率較高,由于裝卸時間的原因,貨物損壞或丟失事故通常比其他運輸方式多;
(4)無法實現 門到門 運輸,通常要依靠其他運輸方式來配合,以完成運輸任務,除非托運人和接收人均擁有鐵路支線。
4.鐵路運輸的適用范圍
(1)在廣大的大陸國家中,鐵路運輸是陸路運輸的支柱,比其他運輸方式具有更多的優勢。即使在工業發達的小島國中,鐵路運輸也占有重要地位。
(2)在鐵路建設相對發達的國家,國家鐵路線連接成全方位延伸的網絡。此外,主要的礦山,工廠,港口和森林都設有專用線或專用鐵路,因此,門到門的運輸可以方便地實現。
(3)適用于大宗貨物的定期,穩定運輸,不僅適用于中長途運輸,也適用于短途運輸。
(4)中長途一般貨物運輸也更適合鐵路運輸。
(5)能夠滿足長途和短途城際客運的需求。
(6)現代快速通勤旅客列車可以滿足周大為在大城市通勤,學習和日常交通的緊急需求。

以上就是有關于鐵路運輸的定義、優缺點及適用范圍的全部介紹,如果還想了解更多鐵路運輸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海運輔助業是什么意思?有哪些細分行業?
什么是TMS運輸管理系統?需要哪些技術支持?特點梳理
什么是公路零擔貨物運輸?公路零擔貨物運輸優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