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災保險的發展除了與國家風險發生概覽和國家經濟發展程度有關,還與市場需求息息相關,只有厘清了巨災保險需求的相關內容,才能對其有更好的認識;那么巨災保險需求具體說的是什么?影響因素又有哪些呢?下面的文章將對此進行簡單介紹。
巨災保險需求的概念
巨災保險需求是指個人或家庭在一定的收入、價格及其它對巨災保險需求存在影響的因素(如心理因素、社會因素)等作用下,有能力獲取且愿意購買的巨災保險。巨災保險需求行為是指在行為傾向和態度的影響下通過風險資源配置表達出來的連續過程。
巨災保險需求主體是個體行為人和家庭,巨災保險的購買能力是巨災保險現實需求得以實現的經濟學要素;只有當行為人切實感知到風險時,才會產生對風險管理手段的需求,因此個體行為人的風險感知將是巨災保險需求行為的第一層。進一步說,盡管個體行為人感知到了安全的匱乏,他仍然面臨多種風險管理手段的選擇,包括自防、自保、保險或者依賴政府等,此時,內生的偏好、感情色彩就會影響到個體行為人的行為,而風險管理主體出于責任或利益相關的目的而進行的風險溝通,就會影響到個體行為人的信任和態度,進而產生偏好和感情色彩,所以風險溝通是巨災保險需求行為的第二層。

巨災保險需求類型
(1)按需求主體數量劃分,需求可分為單個需求與市場需求。單個需求是單個主體對某種商品的需求,市場需求是全部主體對某種商品的需求。
(2)按需求的實現階段劃分,需求可分為自然需求、潛在需求與現實需求。需求源于對匱乏的感知,因而有風險的地方就有對安全的需求,人們只要感知到風險的存在和大小,自然需求就會因此而上升或下降,進一步,由于購買能力或非理性行為偏差等多方面原因,在我國的巨災保險制度誕生之前,絕大多數自然需求只能表現為潛在需求而非現實需求。從國外實踐來看,通常認為,巨災保險的自然需求非常大,而現實需求比較低,即使在美國等保險業發達的國家,其巨災保險計劃也經常面臨投保不足的情況。
巨災保險需求影響因素
(1)繳費方式的影響:保費延遲繳費的作用體現在投保人面臨流動性約束時,因為當發生巨災時,直接在賠款時扣除保費可以有效解決流動性的約束,尤其是對于收入較低的農村居民,此種方式更容易接受。
(2)收入影響:收入對巨災保險需求的影響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收入水平,二是收入差距。收入差距對保險需求的影響被證明是負相關的,因為收入高的人群需求不足,收入低的人購買力不足。
從巨災保險的承保對象看,收入制約了巨災保險的參保率。由于巨災保險并不是必需品,甚至于其他保險產品相比都不具有更強的必要性。廣大農村地區和中小企業受制于收入較低不會主動購買保險。而購買力較強的城市地區抗臺風、地震及臺風的能力較強,具備購買巨災保險的經濟實力但購買的必要性下降。
(3)價格影響:巨災保險的價格一直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損失的低概率性和經濟損失巨大性,謹慎承保的保險公司定價一般較高。這對于價格敏感的投保人來說會降低參保率。巨災保險價格較高的原因除精算原因外,還由于國際再保市場無法完全分散巨災保險,且隨著巨災的發生,再保市場的費率會呈現上揚的情況。
以上就是有關巨災保險的定義、類型和影響因素的全部內容,如果還想了解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中南財大:2022中國保險發展報告.pdf(附下載)
保險資產管理業務分類、發展歷程及政策一覽
保險行業監管政策有哪些?行業重點監管政策匯總(2021-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