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d投影技術原理是什么
3D投影過去也被稱之為視頻投影(Video
Mapping)、空間增強現實,是一種在物體(通常為不規則物體)或自然物體(如水、霧、樹木等)上運用投影機所投射的視頻進行投影,并利用專業程序使圖像與物體形狀進行完美匹配。它使現實與虛擬世界產生“虛實相生”的空間交疊與互聯的奇幻效果。

2.3d投影技術的種類
市場上已經有了四種比較成熟的3D顯示技術,包括彩色立體三維,偏振三維,立體三維以及DLP Link技術。
(1)彩色立體三維
?在市場上推出時間最長,原理也最為簡單,而成本最低的技術就要數彩色立體三維技術。這種技術的原理比較簡單,通過物理學原理,使用不同顏色的濾光片進行畫面濾光,使得一個圖片能產生出兩幅圖像,最常見的濾光片顏色通常是紅/藍,紅/綠,或者紅/青。
(2)偏振三維
與彩色立體三維技術相比,偏振三維技術在立體影像的畫質方面提升非常明顯。通過兩臺投影機以及兩塊偏光鏡片加上立體眼鏡的組合來實現3D效果。
偏振三維技術顯示的核心就是需要一臺電腦的顯卡具有雙輸出接口,將3D信號同時輸出到兩臺性能參數完全相同的投影機中,通過加裝在投影機鏡頭前方的偏振鏡片進行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濾光,實現圖像分離。再通過偏光眼鏡從左右眼分別觀看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影像,從而在人眼中形成影像疊加,實現3D效果。
(3)立體三維
立體三維技術應該是目前我們最常見的一種3D投影技術了。因為幾乎目前所有的3D影院都是采用的這種設備,大家在影院中看到的《阿凡達》等電影幾乎都是這種技術實現的。
與前面我們介紹的兩類3D技術有所不同,立體三維技術主要是采用了幀序列的形式來產生立體圖像的。
立體三維技術的實現需要三個要素,首先投影畫面的刷新率需要達到每秒120幀,其次需要一個紅外信號發射器,另外就是需要一個可以接收紅外信號的3D立體眼鏡。當3D信號通過電腦(或者其他設備)輸入到投影機中,圖像以幀序列的格式實現左右幀交替產生,通過紅外發射器將這些幀信號傳輸出去,負責接收的3D眼鏡在實現信號同步的同時與左右幀圖像進行同步交替開關。從而觀看到立體影像。
(4)DLP Link
DLP Link技術是美國德州儀器在09年上半年發布的最新3D投影技術。它主要是在立體三維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完善實現的。DLP
Link技術的原理與立體三維技術大致相同,唯一的區別是3D信號的傳輸不是由紅外裝置,而是通過DLP投影機中的DMD芯片的閉合來控制3D信號的傳輸。
3.3d投影技術的優缺點
(1)彩色立體三維
優缺點:由于僅僅是從物理學角度進行畫面濾光,畫面的邊緣部分可以明顯看出色彩分離現象,畫質的效果很差,目前主要應用于比較低廉的3D顯示玩具中。當然,與其它技術相比,彩色立體三維技術的優勢也很明顯,眼鏡成本低廉,使用簡單的濾光片即可,并且擁有幾十年的成熟技術,內容制作簡單。
(2)偏振三維
優缺點:偏振三維技術圖像的畫質取決于3D片源以及投影機的分辨率,原始分辨率越高,畫質自然就越好。同時偏光眼鏡的成本也相對低廉,最低幾十元就能購買到。當然這類技術也有弊端,需要兩臺投影機,成本增加,另外需要對兩臺投影機的位置進行準確調校,并且不能隨意移動,因此后期維護比較麻煩。
(3)立體三維
優缺點:立體三維技術的投影機通常分辨率在XGA以上,圖像質量好,并且不需要太多的附加設備。但是,由于此規格的片源較少,并且使用紅外傳輸信號容易受到視角的限制,因此影院里為了讓不同位置的觀眾看到穩定的3D影像,會需要增加很多的紅外發射器來實現。
(4)DLP Link
優缺點:由于DMD芯片的變換頻率是以微秒為單位,因此人眼戴上立體眼鏡觀看過程中幾乎是感覺不到信號的變化。這樣的好處是信號傳輸更穩定,并且不受視角的影像。同時由于沒有增加其他附加設備,投影機的生產成本不會增加,只需要一副立體眼鏡就可以。不過,由于是最新的技術,同立體三維技術相似,3D內容較少影響該技術普及。據TI介紹,這類技術將率先應用在生物、仿真教學中,協助教師進行實際演示。
以上就是有關于3D投影技術的定義、種類及優缺點的全部介紹,如果還想了解更多3D投影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網站。
推薦閱讀
什么是3D打印?技術及其應用領域、相關政策介紹
什么是全息技術?全息技術的發展歷程及應用現狀一覽
《沙利文:2022藥物3D打印行業報告(48頁).pdf》
《電子制造行業:3D識別到AR眼鏡從輸入到輸出的創新之路-171221(35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