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慧路燈分類
根據桿體分類分為立桿式和壁掛式。
立桿式:智能一體化集成部署在燈桿底座,適用場景為道路、廣場等。
壁掛式:智能模塊采用分體設備盒/箱部署在路燈附件,適用場景為住宅區、學校、醫院等地。
根據安裝方式分類可分為固定式、滑槽式、機架式和舊桿改造式。
固定式:設備安裝在指定位置,一次性安裝完畢后燈桿位置無法改變。該安裝模式適用于城市大面積布設功能需求較明確的高速公路及市區主干道沿線等場景。
滑槽式:桿體多以單桿或雙桿鋁制桿體為主,桿體設計包含多個滑槽,各類搭載設備可通過連接件靈活安置在滑槽上。
機架式:按需通過標準機架單元與安裝背板靈活安裝多種設備,該安裝模式適用于工業園區等對功能模塊有增減需求且對智慧路燈外觀要求不高的區域。
舊桿改造式:在現有路燈基礎上,將普通燈桿改造為達標的智慧路燈以節約能源及成本,多適用于城市舊改項目,為現階段智慧路燈最主要的安裝模式。

2.智慧路燈功能
智慧照明:內嵌LED燈具,具有燈控系統。
無線通信功能:具有4G、5G、NB-IoT和wifi功能。
環境監測功能:能夠檢測空氣質量、溫濕度、風速風向、電磁輻射和光照強度等。
信息發布功能:擁有廣告屏/牌、道旗、應急廣播和多媒體交互屏等信息顯示設備,能夠發布信息。
能源功能:擁有汽車充電樁、USB充電口和無人機充電塢等。
智慧交通功能:能夠裝載交通信號燈、交通攝像頭和路測單元RSU等。
公共安全功能:具有視頻安防、一鍵報警和流量監控作用。

3.智慧路燈的發展歷史
傳統道路照明時期(1843年-1999年):1843年,中國上海街頭出現第一盞煤油路燈,預示著中國傳統街道照明時代的開端;1882年,英商上海電光公司成立,在上海外灘安裝15盞電弧燈,并于同年7月對外供應照明用電;1993年,智慧城市理念興起,發達國家積極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將城市中的公共服務資源信息通過互聯網進行連接;1999年,中國完成安裝300萬盞路燈,每年耗電約590億度,中國進入道路照明快速發展時期,蘊藏巨大節能空間。
智慧路燈發展時期(2000年至今):2006年,歐盟發起LivingLab組織,鼓勵采用新型信息通訊技術以調動“集體的智慧和創造力”,為解決社會問題提供機會,智慧城市概念興起。
2015年,中國住建部與科技部公布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累計批準智慧城市試點達290個,大力發展智慧路燈、智慧醫療等基礎設施建設。
2016年,德國漢諾威CEBIT展上,華為發布多級智能控制照明物聯網解決方案,以城市路燈照明為切入口,進駐智能明領域。
智慧路燈發展歷史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信息來源
《頭豹研究院:2020年中國智慧路燈行業概覽(33頁).pdf》
推薦閱讀
《中興通訊:智慧城市白皮書:城市的智慧升級之路(35頁).pdf》
《【公司研究】華體科技-公司深度:乘5G新基建風口智慧路燈揚帆起航-2020200624[26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