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人類社會進入信息網絡時代,電子交易方式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根據最新的全球電子商務數據顯示,全球電子商務的交易規模逐年上升,信用證這一傳統國際結算方式也隨之走向了電子化,如信用證開立、電子通知,并最終出現了電子信用證。本文將梳理電子信用證的優勢、業務特點及其與傳統信用證的區別,以供參考。

1.電子信用證業務特點
信用證制度的本質特征有利于解決網上結算體系的缺陷。從用。由于銀行信用好于商業信用,使得銷貨方的商業行為得到了有力的保證。從購貨方的角度審視,由于在獲得代表貨物或價值的單據之前并沒有實質性的支付,僅給出了有條件贖單的承諾,因而也是十分安全的。而銀行方面由于購貨方在申請開證前先提交了一定比例的開證保證金或已支付全部貨款,并且還有抵押物或保證人做擔保,同時開證申請人(購貨方)還負擔了全部的單據風險,因而開證行所承擔的風險也十分有限。環環相扣、嚴密不漏的信用證制度的特征,恰好可以解決支付與標的物轉移時間上不對稱而產生購、銷雙方不信任的問題,使網上結算在國內征信體系不完整、信用觀念不強方面突現的缺陷得到彌補。
其次,帶動其它各行業單據的規范化發展,促使產生大批熟練的信用證結算業務人才,提升我國結算業務水平。信用證業務是單據業務,它需要圍繞貿易展開的諸如運輸、保險等各行業的單據都規范地給出。由此,信用證業務的展開還將帶動各行業單據的規范化發展。尤其是,可能因此而推動了貨物國內運輸保險等保險業務項目的發展。
2.電子信用證優勢
(1)買賣雙方在簽訂貿易合同,同意以網上信用證作為貿易結算的工具,并約定以某一個銀行作為開具網上信用證的銀行,將合同內容輸入網上銀行;
(2)買方向銀行支付開證押金或履約保證金,網上銀行根據銷售合同的內容自動開出網上信用證;
(3)銀行網上通知賣方信用證已開出,賣方在審核信用證無誤后備貨;
(4)賣方通過網絡通知銀行貨物備妥,準備裝運;
(5)銀行要求買方支付全部貨款;
(6)銀行收到全部貨款后,通知賣方發貨,并要求賣方將所有單據網上提交給銀行,進行電子審單;
(7)銀行將電子單據提交買方,由買方收貨后對貨物進行檢驗。如果貨物合格,銀行將貨款及時付給賣方;如果買方對貨物的數量或質量有異議,銀行將暫時不向賣方付款,按雙方協商結果或法院判決結果付款。
3.電子信用證與傳統信用證區別
(1)傳統信用證的過程長。買方開出信用證,通過銀行轉給賣方,一般最少需要一星期,也就是說,賣方最少要等一星期才能確切知道買方的信用證條款;而“網上信用證”雙方是互動的,對條款相互討論,相互修改,達成一致,及時知情;傳統信用證議付銀行審核單據,議付銀行的審核時間一般要一星期,完成一個信用證的過程最少需要一個月。而完成一個網上信用證的過程不會超過一個月。
(2)傳統信用證涉及的當事人多。買方、賣方、開證銀行、通知銀行、議付銀行,這些銀行又不是恒定的,不同地區,不同法人,不同系統,不同運作方式,而網上信用證只涉及買方、賣方和網上銀行,網上銀行是固定的一個單位,可以同時充當開證行、通知行、議付行的角色。
(3)傳統信用證的透明度差。買方在開出信用證后,一直要到開證銀行轉來議付單據時才能得到發貨具體情況
而網上信用證一旦開立,買賣雙方可以隨時隨地的上網查閱業務進展情況
因為業務過程的每一步在網上都有記錄,何時貨物預備就緒、何時買方貨款全部到位、何時發貨、何時收貨、收貨后買方有無數量和質量異議等,都能在網上查到,雙方對業務進程一目了然。
(4)傳統信用證占壓買方的資金時間較長。一般的,傳統信用證在開證時買方就得將全部貨款交給銀行(或者在開證銀行有足夠的信用額度),而網上信用證要求買方在賣方貨物全部備妥后才支付全部貨款,根據網上信用證的流程,一般說來,買方付款后一星期就能收到貨物,降低了買方的資金壓力
(5)傳統信用證的費用高。一般說來,傳統信用證的費用是交易金額的0.5%,還不包括開證銀行--通知銀行--議付銀行--賣方--議付銀行--開證銀行之間的郵寄費和通訊費;網上信用證的費用為0.1%,
大大降低了買賣雙方的交易成。
以上梳理了電子信用證的優勢及其與傳統信用證的區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直銷銀行是什么意思?特點是?和網上銀行的區別介紹
什么是知識銀行?特點及運營流程介紹
什么是私人銀行?有哪些?全球十大私人銀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