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主題公園
“主題公園”這一名詞源自于英文“theme park”翻譯。最早提出主題公園概念的文獻來自Wylson,1994年提出主題公園的定義“依據科學等主題將其建立于游樂園中,且其設施是以人工建筑加以模擬建立而成的代化技術,使游客在主題公園內,體驗一連串聲光與影像的刺激的場所。文化或歷史,并運用現代化技術,使游客在主題公園內,體驗一連串聲光與影像的刺激的場所?!?994年6月“主題公園”作為主題詞開始在中文文獻中出現,1995年及以后的文獻中,主題公園的提法被廣泛采納。
國外對“主題公園”的定義更為具體,強調擁有主題、以及娛樂設施等吸引物。典型的定義如:美國國家娛樂公園歷史協會(NAPHA)認為,主題公園是指“乘騎設備、吸引物、表演和建筑圍繞一個或一組主題而建的娛樂公園”;美國“主題公園在線”(ThemeParksOnline)給出的定義是,主題公園是“這樣一個公園,它通常面積較大,擁有一個或多個主題區域,區域內設有表明主題的乘騎設施和吸引物”。國內對“主題公園”的定義主要出于學術角度,將其視為旅游目的地或旅游景區的一種特殊形式。

2.中國主題公園發展歷程
1982-1988年,以游樂園+四大名著拍攝地所形成的娛樂公園是中國主題樂園的雛形:1982年:首家大眾游樂園“長江樂園"在中山開業;1983年,因拍攝《紅樓夢》而建設大觀園;1984年,深圳灣游樂場建成
1989-1996年(第一代主題公園):主題公園以模擬微縮景觀、影視城為主,并且逐步輔以各類表演節目;進入真正意義的主題公園時代,但此后重復建設嚴重,一度形成倒閉潮。
1997年-2014年(第二代主題公園):這一階段的主題公園投入增加,在各自特色領域積極復制擴張,主題公園發展進入新階段。特點為大投入,科技化,特色化,動漫卡通化、動物表演,演藝等特色化更鮮明。
2015-2016年以后(第三代主題公園):科技(VR、直播)帶來主題公園升級,營銷運作的強化主題公園新看點。特點是新的模式開始涌現,主題公園日趨多元化。

3.主題公園成本構成
主題公園的成本構成包括運營成本、商品成本、員工成本和營銷管理費用。運營成本包含全部設施的維修維護、折舊攤銷及相關授權支出等,商品成本有餐飲零售商品采購、特許使用金等。如據年報顯示,2008年日本環球影城成本占比最高的為折舊攤銷與員工成本,加起來約占總成本34%。

4.主題公園分類
按旅游體驗分類:歷史文化類:特征是以歷史文化的參觀、體驗為主,代表主題公園為杭州宋城景區、開封清明,上河園、常州春秋淹城。景觀文化類:特征是仿真或微縮景觀為主題,代表主題公園為深圳錦繡中華、世界之窗、昆明世界園藝博覽園。休閑游樂類:特征是提供大型游樂設施以滿足游客的休閑游樂需求,代表主題公園為“歡樂谷系列主題公園、蘇州樂園、杭州樂園。情景模擬:特點是以場景體驗為主,代表主題公園有浙江橫店影視城、銀川華夏西部影視城。主題創意:特點是以獨特的主題創意為主,融合多種表現方式的主題體驗,代表主題樂園有迪士尼樂園、環球影城、常州中華恐龍園、方特歡樂世界。

按規模分類:主題公園可分為目的地、區域級、城市級和社區級。目的地級主題樂園投資規模大于2.5億歐元,設計容量大于350萬人次,項目數量超過55個,專程游客超過50%,典型例子就是香港迪士尼。區域級主題樂園投資規模在1.0-2.5億歐元之間,設計容量在150-350萬人次,項目數量為35-55個,專程游客超過25%。城市級主題樂園投資規模為0.8-1.0億歐元,設計容量為75-150萬人次,項目數量在25-35個之間,95%游客是城市居民。社區級主題公園投資規模在0.1-0.18億歐元,設計容量小于75萬人次,項目數量比較少,游客基本為周邊社區居民。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信息來源
《房地產行業主題公園行業深度報告系列一:環球影城從“電影嘉年華”到“世界級家庭娛樂勝地”-211011(47頁).pdf》
推薦閱讀
《<2020中國主題公園競爭力評價報告>完整版.pdf》
《1-鄭維-Z世代--主題公園客群的新主力、新特點、新策略.pdf》
《高力國際:中國主題公園的夢幻之旅(19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