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即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是IP(Internet Protocol)協議的第六個版本,全稱是IPv6協議,它使用128位地址,取代目前廣泛使用的IPv4,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修改及拓展了IPv4的地址結構,以及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它被設計用來改善目前的網絡中存在的有關地址分配、路由以及網絡管理和安全這四個方面的問題。

IPv6地址是一個128位地址,這意味著比IPv4地址多4倍多的地址,但是由于IPv6的地址與IPv4地址不兼容,因此不能將IPv4對更換為IPv6,而是必須通過一個路由器或其他網絡設備進行轉換。IPv6擁有私有地址,加強了地址分配方面的安全性,比IPv4有更好的地址分配管理。
IPv6大大改善了路由方面的效率,它的地址長度增加6倍,地址細分細節也得以改善,這樣可以實現范圍路由的功能,而IPv4只能實現最長32位的路由,路由報文的復雜度被大大減少,延遲減少,大大提高路由的效率,改善系統的性能。
在安全方面,IPv6比IPv4有更強的安全性能,它支持IPSec(IP Security)到每臺主機,因此有效地避免了數據在中間傳輸過程中的竊聽、抵賴及偽裝等安全漏洞,保證網絡數據的安全傳輸。
IPv6的優勢還表現在它對多點連接的支持方面。IPv6有效地為多點連接提供支持,可以用于包括多點網絡(如無線網絡)的終端連接及服務器集群等,大大減少拓撲的復雜性,提高用戶的便捷性及上網安全性。
IPv6的發展首個實現技術基礎是6BONE計劃,該計劃于1998年11月正式啟動,全稱為IPv6全球基礎網(IPv6 Global Infrastructure),是將IPv4和IPv6網絡結合在一起的實現技術。該計劃將原有IPv4網絡基礎結構徹底拓展為IPv6的基礎網,構建的IPv4和IPv6的遞進網絡,有力促進了IPv6的發展和使用。
隨著6BONE計劃的進展,以及與此同時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2000年,IPv6協議被確定為國際互聯網標準,IPv6的發展正式開始,目前,IPv6的網絡建設已經全球范圍內啟動,已有許多國家和地區實施IPv6網絡構建,如日本宣布實施IPv6網絡,以確保日本的經濟信息傳輸安全;美國政府發布IPv6發展規劃,指定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啟用IPv6協議;此外,德國、法國、印度均宣布正式啟用IPv6協議,使其主要區域內網絡均由IPv4過渡成IPv6。本次IPv6協議到來,為互聯網在技術、安全、路由、資源分配等方面帶來巨大的技術優勢和商業收益,使得IPv6的發展越來越迅猛。
IPv6的開發迅速異常,它有其獨特的優勢,可以有效的改善現有的IPv4協議,滿足訪問率的要求,提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