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正處于3.0時代
建筑信息化1.0時代(1950-1990年):計算機繪圖取代手工繪圖,CAD技術應用開始普及;
建筑信息化2.0時代(1990-2000年):互聯網的興起促進了建筑工程項目各參與方、多項目之間的數據共享交流;
建筑信息化3.0時代(2000年-至今):BIM技術得到應用推廣,同時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與BIM
技術結合,存進建筑業信息化市場進一步重構。

2.建筑信息化各環節分析
建筑信息化起始環節是設計準備階段,主要涉及勘探并驗證項目可行性;中間環節是設計階段,主要涉及建筑施工圖、結構設計圖和施工圖設計;最終環節是施工、竣工驗收、后期營銷和后期運維,主要涉及造價系統、BIM和智慧工地。

3.建筑信息化前景分析
隨著政策環境疊加與項目信息化管理需求上升,我國建筑信息化近年來保持著較高水平的增速,2011-2018年間,市場規模從50億元左右增長至245億元。

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建筑信息化滲透率極低,數據顯示,2018年,建筑信息化占建筑行業總產值的比例僅為0.03%,而發達國家建筑信息化率為3%,二者相差10倍。

從近兩年來看,我國建筑業總產值保持5%以上的穩定增長,而在建筑部門對建筑信息化的扶持政策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加持下,我國建筑信息化率有望持續提升,預計到2025年,滲透率將達到0.4%,對應建筑信息化市場規模將有望超千億,達到1200億元。
細分來看,智慧工地與施工安全軟件市場將是兩個潛在市場。智慧工地方面,2016-2020年,我國智慧工地市場規模從62.1億元增加至138.6億元,CAGR為22.2%,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預計到2025年我國智慧工地市場規模將突破350億元。

施工安全軟件市場潛在規模約10億元,假設未來平均每個建筑施工總承包企業手中存量建筑施工安全軟件5套,其中每年有20%的軟件需要更新為最新版本以適配新項目的要求;假設每套建筑施工安全軟件平均包含5個組件,每個組件價格為3200元(品茗股份招股說明書數據),再依據統計局數據,2018年我國總承包建筑業企業(中大型建筑企業)共約65000家,以此可推算出我國每年建筑施工安全軟件市場規模約10.4億元。

來源:《建筑裝飾行業:建筑變革尋機土拍“競品質”開啟地產鏈新時代-210823(25頁).pdf》
《廣聯達-數字經濟SaaS專題:廣聯達深度報告數字建筑領軍戰略驅動成長-20220401(31頁).pdf》
《【研報】精工鋼構-深度報告:發力EPC疊加自研BIM+賦能鋼結構龍頭打開成長空間-210129(34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