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KPMG)發布了《2021香港銀行業報告》報告指出,由新冠疫情引發的全球經濟放緩促成了香港經濟的衰退,從2020年收縮了6.1%(與2019的收縮率相比收縮了1.2%)。
盡管如此,香港銀行業在2020的總資產負債表中仍繼續增長,存款增長,所有持牌銀行的總資產增加了8.8%,達到22兆9000億港元,貸款和墊款增長了3.4%。然而,所有持牌銀行減值前的營業利潤從2019的2870億港元下降到2020的2320億港元,下降19.3%。
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于2020年3月15日將利率下調至0.25%后,聯邦基金利率在2020年全年保持在較低水平。這影響了所有持牌銀行的凈息差(NIM),該凈息差在2020年下降了41個基點。
凈息差

聯邦基金利率在2020年3月下調100個基點至0.25%,全年持平。其后,金管局的基準利率由2%下調114個基點至0.86%,作為回應。
與2019年相比,所有受調查持牌銀行的平均凈資產負債率下降了41個基點。2020年前十大持牌銀行的平均凈資產負債率從2019年的1.71%降至1.38%。前十大銀行的凈資產負債率均有所下降。恒生銀行有限公司在2020年的前十名中繼續保持著最高的凈息差。
恒生指數NIM降至1.73%(較2019年減少47個基點),主要受市場利率走低推動。
預計香港銀行業的NIM將面臨2021的嚴峻環境。盡管有跡象表明,美國通脹壓力可能導致美聯儲加息,但目前對此尚無共識。在利率上升之前,香港銀行業NIM的前景很可能面臨挑戰。
成本收入比

在2020,成本管理仍然是香港銀行監控和提高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焦點。在2020年底,被調查銀行的成本收入比平均增長了6.69個百分點,從44.26%上升到50.95%??偁I運成本由截至2019年的2040億港元輕微增加至截至2020年的2050億港元。與2018年至2019年增加130億港元相比,可以看到,銀行已將重點放在降低管理盈利能力的成本絕對水平上。
成本控制不足以抵消整個2020年低利率環境的影響。受調查的前十大銀行顯示,總營業收入下降了11.8%,總營業費用增加了0.2%。前十大銀行的加權平均成本收入比從2019年的41.2%下降到2020年的46.8%。
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和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SCB)繼續是銀行的最低和最高的成本收入比。在接受調查的前十大銀行中,南陽是唯一一家成本收入比下降的銀行。盡管環境充滿挑戰,南陽主要通過降低IT費用,將成本收入比降低了126個基點。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HSBC)的成本收入比增幅居前十位,從2019年的42.62%升至2020年的50.61%。渣打銀行仍然是唯一一家成本收入比超過60%的銀行。
雖然大部分運營費用投資于零售銀行業務,但私人銀行業務是成本收入比最高的客戶群體,為78%,盡管較2019年的79%略有下降。公司和機構銀行業務在這一領域表現最好,為48.96%,較2019年的50.63%有所改善。
文本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畢馬威:2021香港銀行業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