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理財
智能理財又被稱為智能投顧,是基于大類資產配置的策略模型和方法論,融合了大數據分析、金融工程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等技術,根據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為客戶提供包括風險等級測評、資產配置建議、基金組合購買、調倉提示、一鍵調倉及投資組合診斷等在內的智能化金融服務。
智能理財主要運用技術包括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知識圖譜、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數據存儲、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區塊鏈;云計算和移動互聯技術。

2.智能理財發展歷程
(1)萌芽期(2008年之前)
大眾理財意識淡薄,主要通過儲蓄管理財富。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金融業態得到發展,但保守的理財觀念下,多數居民選擇銀行理財等低風險產品;2008年,中國金融市場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理財用戶意識到風險控制的重要性,開始通過購買基金、債券等多樣化理財方式來分散風險。
(2)快速發展階段(2009-2014年)
2009年開始,宏觀經濟復蘇,上市公司業績提升,股市觸底反彈,中國理財市場發展良好;余額寶的出現吸引了大量用戶,各類企業紛紛推出“寶寶”類產品。國人理財意識進一步提升,大量普通用戶進入理財市場。P2P網貸等互聯網金融代表產物也迎來快速發展,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迎來大爆發。
(3)智能理財階段(2015-至今)
2015年,《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發布,人工智能得到重視,BATJ紛紛布局智能金融,同時涌現了一批智能服務提供商、金融數據服務商等企業,行業進入智能化時代;智能理財服務市場受到關注,互聯網巨頭企業、傳統金融機構、垂直型平臺都開始發展智能理財業務,創業公司、資本機構紛紛入場,隨著監管體系的規范、數據的不斷積累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智能理財行業受到廣泛看好。

3.智能理財優勢
智能理財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平衡供需關系、提升服務專業度、用戶導向的價值定位以及更客觀實時理解用戶四個方面。

4.智能理財與傳統理財的區別
(1)基于定制投資組合的個性化投資。傳統理財產品是以產品為核心,銷售給客戶,智能投顧是經過客戶畫像之后,給用戶貼上各種風險偏好標簽,以此理解用戶,為用戶提供專屬的資產配置方案。
(2)隨時自動再平衡。智能投顧機器人能7X24小時全天候、全球監控市場變化情況,并作出調整策略。而傳統方式如耍調整資產配置比例,需要閱讀好了行業報告、新聞資訊等,再深入思考分析。
(3)借助組合投資分散風險。智能投顧通過建立投資組合化解風險。
(4)理性投資迅速行動。智能投顧機器人客觀,會根椐后臺數據分析,不會為了業績而誤導客戶操作。機器人果斷,理性判斷,沒有情緒的波動,如人的貪婪或恐懼。
(5)投資省錢和省心。智能投顧足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資產管理流程自動化,用戶只需要提供基本信息,后續資產配置、再平衡等交由機器處理,并且費率相對較低。
(6)以長期投資追求合理回報。投機喜歡短期,而投資偏重于長期。長期投資風險更低。
(7)告別單純賣方投顧,實現共贏。傳統理財是賣方投顧,銷售渠道難免存在短期心態,為的是賺取傭金,而客戶時常賠錢。智能投顧是買方投顧,是以客戶為中心,關注客戶利益,通過與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共同發展。
(8)低門檻和低費率極大促進智能理財產品的普及。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門檻一般在5萬元,私募基金投資門檻在100萬元,而多數智能投顧平臺的投資門檻在1000元。費率也較傳統理財產品低很多。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來源:《艾瑞:智能理財4.0:2019全球智能理財服務分級白皮書(64頁).pdf》
推薦閱讀:《中國理財網: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78頁).pdf》
《Trend:金融理財消費趨勢報告(64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