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利用率是指肥料中有效成分吸收利用的比例,是衡量肥料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標之一。

1、定義
肥料利用率是指在肥料施用過程中,土壤有效成分吸收和作物對其吸收利用的總比例。它包括土壤利用率和供應系統的有效成份吸收率。
2、影響因素
肥料利用率受多種氣候、管理措施和養分初狀等因素的影響。具體來說,
(1) 氣候:在溫度、濕度不斷變化的氣候條件下,肥料的吸收和作物對其的利用率也會受到影響。旱季缺水會降低吸水,減少肥料的有效吸收率;高溫多濕會加快肥料腐解,減少肥料適宜施用時間,也會減少肥料的利用率。
(2) 管理措施:多年來,科學合理的施肥劑量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如適宜的施肥量可使肥料營養充足,養肥更加均衡,提高肥料利用率;過量施肥會降低肥料利用率,損害土壤環境。
(3) 養分初狀:土壤中有機質成分和養分初狀也會影響肥料利用率,合理的有效養分可使養分初狀達到最佳狀態,提高肥料利用率。
3、重要性
肥料利用率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糧食生產的效率,肥料利用率越高,可有效提高農產品的品質,提升糧食的品質和收獲量,更能充分發揮肥料的價值,從而提高農民的收入,肥料利用率是影響農產品的品質和生產的重要因素之一。
4、提高措施
(1)適當提高施肥劑量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措施之一。通過進行有計劃的增施,把施肥劑量調節在合適范圍內,增加吸收利用率。
(2)科學耕作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關鍵。正確的墑情管理、深耕翻土等措施,可以調整土壤結構,促進水分和養分同時吸收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
(3)與特定非有機復合肥結合使用,也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比如撒布復合肥時,可以選擇有效成分更高的肥料,利用復合肥的特點,有效提高施肥效率和肥料利用率,提高生產效率。
(4)合理運用農業機械技術,可有效提高土壤適宜施肥數量,使肥料巧妙應用,更有效的補充氮素、磷酸鹽和微量元素,從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總的來說,提高肥料利用率是一項技術活動,需要以地方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整體規劃為基礎,選擇肥料品種,遵循“低效能肥料利用,高標準環境保護”的綠色農業思路,實施科學合理的施肥技術,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結合新型肥料,加強科學有效管理,提高肥料利用率,延長有效肥料的使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