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數字社會的定義
Gartner認為,數字社會是參與持續數字互動的人、組織和事物的集合。數字社會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企業、政府和人民之間所有數字互動的結果。
新華三將數字社會定義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全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態,是將數字技術全面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帶來新的生產要素、新的基礎設施、新的發展理念、新的經濟形態和新的治理格局,從而保障基本社會民生,優化社會運行模式和效率,提升人民福祉。

數字社會是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過渡之后一種新的社會形態。數字社會是在信息社會基礎上,在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賦能作用下,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傳播方式發生革命性改變,物理實在社會與數字虛擬社會高度融合的社會形態。數字社會的核心要素則是映射實體社會的海量數據,所有權、交易權和利益分配更加復雜,現實空間和虛擬空間相互融合促進重構社會生產、交換和共生模式。

二、數字社會的特征
隨著網絡的普及與信息的高速傳遞,我們逐漸生活于一個全球化、信息化、虛擬化的數字社會中。數字社會是一種將人、數字設備與技術、信息源等連接起來所形成的新型生活和交往組織形式。數字社會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1)信息化
數字社會的核心元素是信息,信息的基本單位不是原子而是比特。信息在形式上是虛擬的,而在功能上卻是真實的,它可以讓無限的人使用,使用的人越多,價值就越高。信息流產生的流動空間改變了現實社會中時間與空間的概念,在時間維度上對過去和未來開放,在空間維度上對現實和世界開放。數字時空好像被無限濃縮,現實空間中的物理距離在網絡空間中消失,過去、現在與未來可以在同一則信息里被預先設定面彼此互動。
(2)全球化
數字化的時空結構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發展方式,它把人的發展納入到全球化的時空軌道,以全球開放的眼界對傳統的、地域的、民族的人類生存與發展進行突破與創新。網絡促進了信息的傳播,實現了地位的平等,通過全球化加速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3)虛擬化
數字社會雖然沒有高樓大廈、沒有界碑,但其流動的信息正在為爭奪“虛擬領土”而奮戰。當今,一個國家在維護其陸地、領海、領空主權的同時,只有充分挖掘此”虛擬領土”,并實施有效管轄,才能實現國家主權的完整。數字世界中主體的身份也都是虛擬的,他們時刻以自己想要呈現的面目展現于數字社會中,匿名地從事著與現實世界聯系而又超越現實世界的行為。
三、數字社會的影響
(1)生產方式的變化
在過去,你擁有的信息越多,你的權力就越大。而在數字社會中,你轉讓出去的信息和權利越多,你所擁有的也越多。人們在享受""閑暇”帶來的自由和工作的靈活性的同時,個體也將為應付未來更靈活、更多樣的工作方式付出更高地發展自身能力的代價。
(2)生活方式的變化
因特網是一個可以在其中生活和娛樂的廣闊天地,網上購物帶來消費方式的變革,網絡資源帶來休閑娛樂方式的變革,數字公民在數字社會中贏得的時間為自身的發展贏得了更多便利,改變著自身的生活方式。
(3)教育方式的變化
豐富的網絡資源使參與式、啟發式、隨機進入式教學成為可能,使終身學習成為必然趨勢。教師將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播者,他更要做的是培養學生掌握信息處理的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將可以借助網絡實現家校間的緊密互動,密切配合學校對學生做好監督、教育工作。

四、數字社會存在的問題
1、多種因素限制形成越來越多的“數據孤島”
在數字社會,每個組織、公民都是參與者與建設者,對于數據擁有一定的“主權”和掌控權,不同平臺企業形成相對封閉的生態圈,數據自發的形成了一個個“數據島”,因而數據清洗、匯聚、流動和價值釋放的難度幾何級的提升。在技術方面,傳統隱私安全保護技術以匿名化技術為主,但相關技術在大數據挖掘技術下可能失效,亟須引入新的技術方案保障數據數據生成、存儲、交易和應用全流程的安全。
2、數字社會深度發展帶來新的監管難題
數字經濟與公共行業深度融合,不斷創新數字產品和服務,在生產生活領域產生了顛覆性變革和積極深刻的影響。但是,在數字化快速發展的背后,在監管體系、監管手段、監管理念方面面臨著嚴峻挑戰。新業態、新模式具有跨領域融合、跨區域經營、跨監管職能等新的特點,數字平臺天然的壟斷性,對原有的監管制度和體系提出更高的要求。平臺經濟的行業壟斷壁壘逐漸凸顯,這要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3、數字應用持續推廣產生新的數字鴻溝
伴隨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普及,智慧應用的持續深化,容易造成人們無法公平分享先進技術的成果,由數字鴻溝引發的價值鴻溝日漸突出。由于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據資源的獲取門檻較高,集中在資金和技術基礎充足的少數群體或機構,傳統經濟組織受技術、人才、資金等多種因素制約,難以獲取相應資源,從而形成發展障礙。
內容來源:
《新華三集團:數字社會藍皮書2021(20頁).pdf 》
推薦閱讀:
《電通安吉斯:2019數字社會指數—數字世界中的人類需求(43頁).pdf》
《CIE智庫:全球社會治理數字化轉型趨勢研判(36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