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臺經濟
平臺經濟(platform
economy)既是一種經濟模式,也是對市場業態結構作出影響的過程,是指在互聯網技術基礎上,平臺經營者向平臺各邊的不同主體提供差異化的產品與服務,從而整合多主體之間的資源和關系,在平臺上實現各主體間的關聯或者交易等互動,從而創造價值,使多主體利益最大化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這種經濟形態區別于傳統的單邊市場經濟形態,其通常具有雙邊甚至多邊的市場。
2、平臺經濟的主要特點
1)雙邊市場性
平臺經濟最顯著的特點是具有雙邊市場性。雙邊市場性也被稱為雙邊網絡性,是指兩組參與者經過平臺交易,區別于傳統的單邊市場在交易中各自形成不同的市場邊,兩者與平臺緊密結合又相互獨立,且各自的市場邊的收益相互關聯。
2)交叉網絡外部性
交叉網絡外部性是平臺經濟區別于傳統經濟的又一主要特征。具體是指平臺經濟中,網絡外部性不僅僅取決于平臺一邊的同一類型用戶的數量,還要考慮平臺另一邊不同類型用戶的數量。正的交叉網絡外部性中,平臺一邊用戶的效用會隨著平臺另一邊用戶數量的增加而提高,顯而易見的案例如:天貓商城(T-Mall)、京東商城(JD)等電子商務平臺,商家入駐平臺的數量與消費者的數量呈正相關關系,商家入駐的越多則平臺整體的交易額會越大。
3)價格結構非對稱性
平臺經濟的價格結構非對稱性特點是其雙邊市場性與交叉網絡外部性特點的延伸與二者共同作用所產生的必然結果。價格非對稱性是指平臺經營者對平臺兩邊同時連接著的兩組用戶,通過不同的定價策略來實現利潤最大化。
4)路徑依賴與用戶鎖定性
在平臺經濟中,用戶對早期進入市場的產品既會有基于熟悉操作方式、產品特點、產品文化等而形成的先入為主的心理優勢,又會有基于前期為使用該產品所付出的努力產生的沉沒成本。這些都會成為新產品進入市場時消費者轉而實用新產品時的轉移成本,高額的轉移成本造成的路徑依賴增加了用戶粘性,產生了用戶鎖定效應。
5)動態競爭性
在互聯網背景下,經營者面臨著越來越動態的經營環境下的競爭。競爭者相互之間對彼此經營策略、營銷手段、技術特征、管理模式的博弈、學習、模仿、創新成為經營者保持競爭優勢的主要手段。其中技術競爭為互聯網平臺經營者的重中之重。在相對開放的市場環境下,只要該領域的核心技術不受知識產權壟斷,則該市場范圍內會不斷有新的競爭者進入與退出,市場不斷呈現動態競爭,共同爭奪著數以億計的互聯網用戶群體。
3、國內知名平臺型企業
騰訊、阿里巴巴、百度、淘寶、京東商城、易訊、易購、庫巴、當當、亞馬遜、新人才、攜程、藝龍、途牛、驢媽媽、去哪兒等等。
推薦閱讀:《新疆數字經濟研究院:新疆平臺經濟發展調研報告(2021)(29頁).pdf 》
《中國信通院:2021年平臺經濟與競爭政策觀察(49頁).pdf 》
《中國信通院:平臺經濟與競爭政策觀察(2020)報告(41頁).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