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是繼舊金山大灣區、紐約大灣區,東京大灣區之后提出的世界第四大灣區。那么,粵港澳大灣區是什么時候提出的?包括哪些城市?發展意義有?本文將具體梳理。

1.粵港澳大灣區什么時候提出
“粵港澳大灣區”從學術界的討論到地方政策的考量,再到國家戰略的提出,歷時20余年。1994年,時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吳家瑋提出,對標舊金山,建設深港灣區。2017年3月5號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正式提出。
2.粵港澳大灣區包括哪些城市
粵港澳大灣區是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后,世界上的第四大灣區?;浉郯拇鬄硡^主要是由廣州、深圳、佛山、中山、珠海、江門、東莞、惠州、肇慶九大城市和香港、澳門兩大特別行政區共同組成,土地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占據全國的0.6%。
從地理位置來看,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包括香港、澳門、廣東中南部地區,大部分地區位于北回歸線以南地區,南方地區位于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黃海、東海和南海,屬于廣東省。
3.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義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我國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對廣東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如下戰略意義:
(1)有利于深化與港澳互利合作,促進港澳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充分彰顯“一國兩制”強大生命力。
(2)有利于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范。
(3)有利于推動灣區改革開放在新時代、新起點上再出發,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
(4)有利于灣區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攜手港澳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構筑“一帶一路”對接融匯的重要支撐區。
以上梳理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提出時間及建設意義,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灣區經濟?有什么特征?全球灣區經濟有哪些?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關政策匯總梳理
保利投顧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專題——灣區發展利好何方?(44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