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運行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逐漸趨于正常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經濟增速回落,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下滑。進入3月份,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力度逐步加大,經濟運行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逐步趨于正常。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GDP為72278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2019年同期增長0.7%,上半年為下降1.6%,累計增速年內首次實現由負轉正。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123億元,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274267億元,增長0.9%;第三產業增加值400397億元,增長0.4%。三次產業累計增速均實現了正增長。
長期來看我國經濟仍將穩定向好運行
從長期看,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消費市場形成了短期沖擊,但我國消費市場穩定發展的基本條件沒有改變,結構優化轉型升級的良好態勢仍將持續,我國經濟仍將穩定向好運行。目前,我國消費市場活力正在恢復,居民消費需求正在逐步釋放,新動能推動市場轉型升級的作用正在加大。
2020年5月22日,全國兩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公布了我國2020年的經濟發展目標。由于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此次會議并未設定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但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我國GDP增速預計在1.9%左右,總體來說,IMF對中國2020年經濟發展持較為樂觀態度。
互聯網不斷普及,網購持續活躍
疫情期間,出于抗疫需要,人們過著“非必要,不出門”的生活,在此期間,互聯網滿足了大多數人的溝通、娛樂以及消費需求,使得人民群眾對于互聯網的接受程度逐漸提高。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3984萬人,互聯網普及率實現67.0%,較2019年同期增長5.8個百分點。網絡購物用戶也不斷增長,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達到74939萬人,網絡購物使用率高達79.7%。
疫情推動了互聯網的普及,催生了線上消費的活躍,在后疫情時代,雖然人們的出行有所增加,但互聯網和網絡購物的便利依然使得互聯網用戶大量留存,互聯網普及程度不斷增加,網絡購物也持續活躍。
無接觸經濟大行其道
疫情期間,為防控疫情需要,人們盡可能地需要避免在各個場所的聚集,尤其是企業、學校、醫院等場所,于是,遠程辦公、線上教育、在線醫療等無接觸經濟應運而生,人們紛紛通過“人——物——人”、“人——網絡——人”等物理和實體空間相對隔離方式開展經濟生活。
疫情防控期間,“無接觸經濟”從配送新鮮菜品到對隔離患者身體情況的實時跟進再到提供網課服務等,為人們的生活提供的極大的便捷,人們也逐漸意識到了“無接觸經濟”的高效。由于其高效便捷的特點,在后疫情時代,“無接觸經濟”仍然大行其道,一大批新業態新模式加速發展,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我國的社會經濟方式也迎來了迎來了向“無接觸經濟”為主的形態升級的產業轉變和經濟轉型。
數字經濟成發展新引擎
近年來,數字經濟逐漸成為我國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2020年11月23日,《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在2020“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上發布,據其披露,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5.8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三分之一(36.2%),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和增長速度位于世界前列。
新冠疫情期間,數字經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保障了人們正常的生活,數字化進程也得以加速,電商網購、數字文娛等迅速崛起,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新業態也不斷涌現,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在后疫情時代,我國將加快布局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為智能化社會服務應用賦能。傳統產業也將加快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發展的新引擎。
汽車消費迎來政策利好
1、新能源汽車:產業強勢攀升
2、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逐漸成熟
點擊下載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后疫情時代,那些迎來爆發機會的產業(附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