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煤礦產業的不斷發展,智慧礦山進程不斷推進。那么就目前來說我國智慧礦山發展現狀如何呢?智慧礦山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下面三個皮匠報告將對以上內容做詳細介紹。
1、我國智慧礦山發展歷程
我國智慧礦山的發展史主要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1)單機自動化階段(20世紀90年代)
分類傳感技術和二維GIS平臺得到應用,單機傳輸通道形成,實現了可編程控制、遠程集控運行、報警與閉鎖。
解決了傳統控制器占用空間大、成本高等問題,現場總線的連接方式提高了礦用設備控制的可靠性,減少了設備的停機時間。但由于有線網絡通信是信號傳輸的唯一方式,單機系統只能在本地采集信號,各系統之間難以進行信息交換,形成子系統信息孤島的格局,通信網絡嚴重制約了煤礦自動化的發展。
(2)綜合自動化階段(21世紀初)
綜合集成平臺與3DGIS數字平臺得到應用、高速網絡通道形成,實現了初級數據處理及系統聯動、信息綜合發布。
無線傳感網絡及以太網技術以其強大的通信速率和信道容量將各子系統連接在一起,解決了子系統信息孤島問題,實現了全礦信息的共享。但傳感器與各種裝備沒有聯網,智能應用于本系統,設備之間無法進行協同控制,且數據僅進行了簡單的處理,沒有得到高效利用。
(3)局部智能化階段(2010年至今)
當前中國礦山所處階段。BIM、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得到應用,實現了局部閉環運行、多個系統聯動及專業決策。
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等新興科技使設備之間實現了協同控制,為礦山分析決策,動態預測提供了新渠道。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機器人技術結合,實現了礦山生產復雜流程的自動化。但裝備的智能化水平還需提升,信息的語義化描述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信息通信技術和傳統礦山技術的融合應用還停留在初步階段。
(4)全面智能化階段(未來)
智能礦山4.0時代的到來,達到透明化礦井和全礦井控制協同化的水平。
智慧物與自動化機器人廣泛應用,云端計算及邊緣計算深度融合,實現數據的高效復雜處理。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為基礎的智慧應用能滿足礦山日常需求。需要進一步優化各類傳感器,同時大量智慧體及各級子系統需接入到云平臺,通過更高效的智能決策方案來滿足日益增長的智能化需求。

2、國內智慧礦山發展現狀
智慧礦山建設快速推進
截止2019年底,國內主要產煤地區已經對智能開采進行了試驗與生產,先后在兗礦、神東、寧煤、中煤、陜煤、同煤、陽煤、平煤、晉煤、峰峰等礦區的200多個工作面進行了應用。截至2022年3月,全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已達到813個,其中采煤工作面477個,掘進工作面336個;并已有29種煤礦機器人在煤礦現場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應用。
目前新建煤礦是智慧礦山最大的增量市場
據統計,新建單個千萬噸級煤礦投資可達10億元,不考慮選煤廠、鐵路專用線,建設投資可以達到20-30億元。新建煤礦可以實現從頂層設計-施工建設-運行維護一體化,在開始階段就解決智慧礦山可能遇到的問題,實現全方位智能化開采。
上市公司及IT企業紛紛加入到智能礦山建設,智能礦山領域競爭加劇
整個智慧礦山行業不僅包括礦山生產,還包括采礦工人職業健康與安全、技術支持與后勤保障等多方面內容。技術方面已出現自動分析、主動感知等許多分支,在智慧礦山行業內部,也誕生了生產系統、職業健康與安全系統、技術支持與后勤保障系統多個垂直行業,眾多科技公司及上市公司,如華為、百度、阿里等,紛紛加入智能礦山領域的競爭中。
我國智慧礦山發展歷程和發展現狀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更多智慧礦山行業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分析欄目了解。
推薦閱讀
什么是智慧礦山?有什么特征?系統組成是?
什么是數字孿生礦山?礦山數字孿生系統及技術介紹
智能礦山政策有哪些?智能礦山國家政策梳理
我國智慧礦山相關政策匯總,最新政策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