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股權質押融資?概念
股權質押融資是指股權的所有者(股東)與質押對方(銀行、擔保公司等金融中介)簽訂質押合同,約定以一定利率借入資金使用,同時大股東將依法所持有的公司股權作為質押品,獲取資金使用的一種融資策略。
股權質押的質押標的為股權,股權是股東享有公司利潤的分配并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權利。質押雙方是股權所有者和金融機構。股權進行質押期間,即質押交易的合同期間,出質人要遵守合同約定,質押期滿后可解除質押并收回股權。股權質押只是將股權的財產性權力質押給資金融出方,這是一種權利的質押,意味著股東依然保有對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的決策權、管理公司事務的管理權。

無論出質人融入資金的目的是投資還是投機,總之都對資金有需求。資金的獲得方式多種多樣,股權質押融資只是其中的一種。融資人會綜合考慮融資成本、融資約束、市場環境等多因素,再決定是用一種還是組合的方式進行融資。股權質押融資方式說到底還是借貸的一種融資方式,但其特殊性在于,質押物是股權,是一種權利的質押,而不是可以看見的動產等實物形態資產。質押標的是股權,意味著必然會牽扯到一個公司,也就是股權的標的公司。
這種情況下,一是可能產生前述的控制權和現金流權分離導致的利益侵占問題,二是可能產生對利益相關方的利益損害,如股票投資者、質權銀行等等。當然,股權質押有其天然的優越性,一是不用交付資產,不存在轉讓所有權的問題,也不存在資產保管問題;二是質押交易的雙方能得到自己的交易利益,促進資源最大化的利用,互利互惠;三是股權質押方式相對便捷,效率高且成本低。這些優勢使得股權質押受到上市公司大股東的青睞,成為大股東進行融資的重要選擇之一。
2、股權質押融資優勢
近些年來,股權質押融資被廣泛地運用,有著融資速度快、融資成本低等優勢。股權質押這種新興的融資方式,它最關鍵的優勢在于,控股股東質押股權后依然擁有上市公司控股地位,依然可以管理公司并作出決策。
金融成長周期理論提出,公司的發展可以分為不同的時期,每個時期的企業都有著不一樣的特征。企業的資本結構、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不同,融資需求也就不同,因此企業籌措資金的渠道也是不同的。企業創始期資產規模小,外部融資較難,往往通過自有資金以及引進機構投資者滿足資金需求;成長期企業信息更透明,發展潛力巨大,往往優先選擇股權融資滿足資金需求;成熟期企業管理能力高、各項制度完善,多選擇外部借債方式或將資產抵、質押給金融機構融資進行債務融資;在企業的衰退期,可能行業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企業應當爭取保持正的現金流,債務融資也可以幫助企業節稅。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企業的成熟期,市場反饋較好,交易體量龐大,公司的信譽較好,品牌效應也已顯現,此時籌資能力較強,銀行也更愿意通過股權質押方式放款。多數企業此時出現投資、融資需求時,則會通過股權質押的融資方式來滿足資金需求。
同時,隨著市場機制的日益完善,人們對資本市場的參與度的提高,股權的市場接受程度越來越高。這種特有的優勢使得股權質押融資在市場中更受歡迎,贏得了大股東的青睞。因此,當其他低成本融資方式難以實行,股權質押換取資金就會成為很好的融資方式,將靜態的股權轉變為可以流動的資金。
3、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融資的原因
控股股東將股權質押獲得貸款資金,表面看上去是控股股東個人的融資行為,但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為被質押股票的上市公司借款,上市公司的其他融資渠道已經無法融入更多資金;也可能是為自己的其他投資行為借款;或者是想通過套現轉移資產,實現對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
(1)上市公司的外部融資主要分為債務性融資和權益性融資。債務性融資包括銀行借貸、發行債券和票據等,權益性融資主要為發行股份融資。企業傳統的債務融資方式主要是向銀行進行貸款,但受到政策變化的影響較大,同時還受到市場多因素的影響。而發行債券融資對企業的資質要求較高,普通企業難以完成。傳統的上市公司權益融資方式為發行股份融資,但隨著上市公司數量的不斷增加,監管力度也越來越嚴,增發股票的融資方式要求也越來越高。
無論是傳統的融資方式還是新興的融資渠道,都各有利弊。趨利避害是所有企業都會遵循的法則之一。因此,這些融資方式一旦發生不利的變化,融資困難或者成本過高,融資主體則都會選擇其他有利的融資方式進行融資。近幾年新興的融資方式如股權質押就是在其他融資趨緊時發展起來的。
(2)傳統的債務融資方式如銀行貸款融資、發行債券融資等,融資成本較低但準入資格要求較多。傳統的股權融資方式如發行股份融資,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之后就成為了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再采取的股權融資方式一般是公開方式或非公開方式增發股票融資。上市公司增發股票融資有許多主體限定條件,要求上市公司有較強的持續經營能力和良好的財務狀況以及遵守證監會規定的其他要求,相對較嚴格。
一般來說,銀行對貸款企業的審核非常嚴格,尤其是企業的資信情況、經營狀況和關鍵財務指標。特別是一旦銀行貸款達到一定數額,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就會大幅上升,到達一定上限后就無法繼續從銀行貸入資金,企業此時必須轉而依靠其他渠道融資。
發行債券的融資方式,包括發行一般公司債券和私募債券兩種。一般公司債券對企業信用評級要求較高。信用評級機構主要是圍繞宏觀經濟、行業、所處地區環境、業務經營、財務實力、公司治理及其他方面因素展開分析。銀行的授信額度也會成為評價企業信用等級的指標之一。目前,所有公司債券的發行時主體信用評級都是A以上,絕大多數為評級AA+和AAA企業,評級為A以下的無法通過發行債券進行融資,只能轉向考慮其他融資渠道。而私募債券的發行成本高,對于負債過多的企業來說并非最好的融資方式,只能解決暫時性的融資需求。如果上市公司無法達到傳統融資方式的主體要求,則無法通過這些渠道進行融資,必須轉向其他的新興融資方式。
文本由@-YANYI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德勤:2019-2020年度A股市場長期激勵調研(40頁).pdf
股權質押有幾種類型?控股股東質押股權的原因及用途是什么?
什么是股權質押、股價崩盤、兩權分離、盈余管理?概念介紹
【研報】A股市場2021年度策略:循環牛大周期(30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