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發布了《全球碳資產風險研究報告》。
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全球科學界已經形成了強烈的共識,即人類活動,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燒和森林砍伐,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氣候變化對世界各地的經濟體產生了巨大的經濟、社會和金融影響。為此,許多政府已經制定或正在考慮制定減少溫室氣體(GHG)排放和增加低碳技術部署的政策。這發生在區域和全球能源市場不斷變化的背景下,最近全球能源商品價格的波動就證明了這一點。
這些政策和市場動態導致許多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產生了質疑——對碳密集型實物資產或企業的貸款或投資是否可能面臨風險?這種風險指的是,在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約定背景下,全球經濟出現的各種政策、技術、市場和經濟或社會趨勢可能導致貸款無法償還或投資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該報告主要關注與碳和氣候變化相關的非物質風險,例如政策、市場和技術等風險。將自然氣候風險(例如,嚴重風暴、洪水等)排除在范圍之外并不意味著降低其對金融中介機構或投資者的重要性或潛在意義。這是因為識別、評估和管理物理氣候影響的過程與其他碳風險因素(如氣候政策)的相同過程顯著不同。自然氣候風險應由具有必要專業知識的小組單獨處理。
這種關于“碳風險”的討論受到國際能源署(IEA)和碳追蹤倡議等機構所開展的研究的影響。這些研究表明,由于缺乏碳捕集和封存或其他技術解決方案來管理溫室氣體排放,如果要避免氣候變化的最壞影響,世界上大量的化石燃料資源(特別是煤炭)“必須永埋地底”(即不對其進行開發)。與此同時,大多數權威專家預測,即使在全球碳排放受限的情況下,化石燃料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是世界能源結構的組成部分。然而,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各國逐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這一現象將對政府、公司、金融中介機構和投資者產生廣泛的影響。
例如,如果大量的化石燃料資源無法開采和生產(無論是由于政策、市場還是其他與碳有關的限制),業務主要集中于這類活動的公司可能在經營和財務上都可能受到不利影響。在這些公司所有的估值方案中,化石燃料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都至關重要。這一概念在本框架中被稱為“運營商碳風險”,它影響著碳密集型企業和資產運營商(詳見第二章)。
此外,這一現實引發了更廣泛的討論,即在評估、定價和為碳資產和公司融資時,金融中介機構(如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和投資者是否充分考慮了運營商的碳風險。值得關注的是,運營商的碳風險可能轉化為“碳資產風險”,這是一種潛在的財務風險,它會影響中間商和與這些公司有有經濟利益或關系的投資者。



















數據來源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全球碳資產風險研究報告(英文版)(67頁)》
更多英文報告,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