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帶量采購
(1)定義
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是在集中采購的基礎上提出的,指的是在集中采購過程中開展價格談判過程時,要明確采購數量,讓企業針對具體的產品數量進行報價。2019年,帶量采購陸續在全國各省份試點,截至2019年12月31日,已有13個省市落地高值耗材帶量采購方案。
(2)基本模式
首選,初步篩選入圍品種。保質保量,防止非主流品牌惡意競標;
隨后,確定基準價。在此價格基礎上進行談判降價,即為本次帶量采購某產品的天花板價格;
最后,確定帶量采購數量。國家藥品“4+7”帶量采購約定采購量由聯盟省份統計上報,按中標企業數量確定采購數量。目前,不同省份關于帶量采購“量”的確定方式不同:
①市場份額
該種集采方紊是給出市場份額的方或,即區域內或醫院集團年度使用份額百分比。這種方式操作相對簡單,市場開放,對于企業也比較公平,較有價值。
②企業歷史用量/比例
該種集采方紊是給出區域內或醫院內某廠家自身產品歷史用量額或者比例。這種方或下,市場開放性差、公平性差,通過行政手段干預市場競爭,適用產品銷量不穩定或獨家企業,價值含量較低。
③市場真實量
該種集采方案是給出真正一個區域或醫院集團的市場量,有具體數值。市場開放,公平競爭,是帶真正的市場的量,價值會量高。

(3)輔助及先決條件
①品種選擇
同類產品間差異度不大,醫生偏好少,產品風險小、市場供應風險小;
②量的確定
帶真正市場的量,盡量不是企業自身市場歷史用量,公平競午,減小干預市場。
③市場參與主體積極性
理順機制,充分發揮醫療機構和企業主動參與帶量采購的積板性,調動醫生使用的積板性,保障貸款,附加優待。

2、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的意義
(1)流通環節大幅縮減
帶量采購實施后,對流通領域產生的影響大于之前實施的“兩票制”。帶量采購政策要求生產企業和醫療機構直接簽訂合同,嚴格執行中標結果不允許再次議定價格,同時醫保支付價也會相應調整,在此政策支撐之下,流通企業的利潤被徹底擠掉。
(2)價格回歸理性
帶量采購由于確定了量價之間的合同關系,在用量提升的同時,價格也隨之下降,這樣一來,患者以相對較低的價格使用到更便宜的醫用耗材,而醫保部門也節省大量醫?;?。
來源:《【研報】醫療器械行業:高值耗材帶量采購政策專題研究規則趨于重構龍頭即將騰飛-20200218[74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