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作為發展最迅速、創新最活躍、輻射最廣泛的經濟活動,正在成為各大產業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和新引擎。我國產業發展正處于數字化轉型階段,國家在2020年1月出臺了《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積極推動數字農業發展。那么,什么是數字農業呢?特征與價值是?本文將具體分析。

1.數字農業
“數字農業”的概念在1997年被正式提出,指的是在地學空間和信息技術支撐下的集約化和信息化的農業技術。
“數字農業”在1998年被阿爾戈爾定義為:數字地球(一種具有海量地理信息,能對地球進行多分辨率三維描述的方式)與智能農機技術相結合產生的農業生產和管理技術。
數字農業被國際農學和農業工程高新技術領域的學者視為21世紀最先進的農業技術。精準農業是基于信息和知識管理復雜農業系統的集成技術體系,被視為數字農業的核心。
我國數字農業(Digital
Agriculture)的發展起步較晚,提出的時間相對較短,精準農業、信息農業和智能農業等不同的說法是由于對數字農業理解的側重點的不同,從而對其概念的界定也不相同?!熬珳兽r業”和“智能農業”等是由現代通信技術與農業融合形成,是數字農業的不同表現形式。
信息農業是可以定位到每一寸土地的。農耕全過程(耕地、播種、施肥、灌溉、中耕、田間管理、植物保護、產量預測以及收獲、保存、管理)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為了獲得農田高產、優質高效的現代化農業高新技術系統,采用遙感、遙測和計算機等技術,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的科學經營、信息驅動、合理作業和知識管理。數字農業是按照人類要求的方向和目標發展的,利用數字化技術對農業生產和管理全過程進行數字化和可視化表達、控制、設計和管理。
精準農業是以信息技術和智能農機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為了對農作物生長、病蟲害、水肥狀況、環境狀況和發育狀況進行信息獲取并分析,采用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技術(RS)和全球定位系統(GPS)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農作物、土壤和氣候等實現實時監測。然后經過診斷和決策制定實施計劃,根據農田環境和作物長勢的差異性,采用
GPS 和 GIS
集成系統通過變量可控的農業機械,實施精度達到米級定位定量的精準管理??茖W合理的投入并獲得最佳的經濟和環境效益,是全新的現代農業管理策略和技術體系。
2.數字農業的特征與價值
(1)種植有大腦
過去,傳統農業種植主要依靠人力,種植存在效率低、成本高、效果差的缺陷,而數字農業依靠遙感技術監測、大數據分析,并借助物聯網、AI加持的無人機播種,有效彌補了這些缺陷,讓種植獲得提效增速。
2021年4月8日,自貢富順縣在代寺鎮李子村開展水稻無人機播種,這是該縣首次使用無人機播種。在播種現場,農用無人機攜帶水稻種子沿著已耕作好的農田飛播下種,僅用2分鐘左右,就完成一畝田地的播種,而在過去靠人工播種需要兩天時間。
無人機水稻直播是一種新水稻栽培技術,與傳統的拋插秧相比,省去育秧、插秧兩個環節,與人工撒播相比,播種均勻度更好,生產效率更高,并且,無人機直播不受地形限制,作業補給容易,精準播撒效率高,能實現直播作業的智能化和自動化,大大減輕農民種植水稻的勞動強度。
(2)生長有智慧
傳統農業播種后需要人力來監管,同時極度依賴氣候環境,堪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而數字農業在作物生長過程中,既能夠依賴無人機等進行高效病蟲害防治,也能借助物聯網、AI等進行全面精準的分析監測,能大大提高作物的存活和成長率。
而采用植保無人機為大田作物和經濟作物進行植保作業已經逐漸被農戶所接受,與傳統的植保方式相比,能夠避免與藥液接觸,大大減少了因為吸入農藥帶來的中毒危險。同時其作業效率高,植株葉片和枝干受藥均勻,能夠有效進行病蟲害防治,為農戶增加收益。無人機植保全自主飛行,精準施藥,實現農業智能化、現代化發展,減少了農民勞力的輸出。
(3)銷售有追溯
傳統農業中,農產品銷售和溯源一直是個問題,而數字農業不僅能夠開辟網絡銷售渠道,拓寬銷售空間,同時還能借助區塊鏈等技術進行溯源管理,保障農產品的安全??梢哉f,數字農業為農產品的流通和消費者放心買賣農產品提供了重要支持。
以上梳理了數字農業的定義、特征及價值,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農業農村部:2021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53頁).pdf
農業保險是什么?種類有哪些?特點介紹
什么是功能農業?是干什么的?前景如何?
什么是創意農業?特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