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國對氫燃料電池車保有量提出明確目標:
1、總體目標
2025年:基于現有儲運加注技術,各城市因地制宜,經濟輻射半徑150公里左右;運行車輛10萬輛左右;燃料電池系統產能超過1萬套/企業;
2030年-2035年:突破新一代儲運技術,突破加氫站數量瓶頸,城市間聯網跨域運行,保有量100萬輛左右;燃料電池系統產能超過10萬套/企業;
2、氫能燃料電池汽車
功能要求2025年:冷啟動溫度達到-40C,提高燃料電池功率整車成本達到混合動力的水平;
功能要求2030年-2035年:冷啟動溫度達到-40℃,燃料電池商用車動力性、經濟性及成本需達到燃油車水平;
商用車2025年:續航里程≥500km,客車經濟性≤5.5kg/100km,壽命≥40萬km,成本<100萬元;
商用車2030年-2035年:續航里程≥800km,重卡經濟性≤10kg/100km,壽命≥100萬km,成本<50萬元;
乘用車2025年:續航里程≥650km,經濟性≤1.0kg/100km,壽命≥25萬km,成本≤30萬元;
乘用車2030年-2035年:續航里程≥800km,客車經濟性≤0.8kg/100km,壽命≥30萬km,成本<20萬元;
3、氫能基礎設施
氫氣供應2025年:鼓勵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制氫,氫氣需求量20~40萬噸/年;
氫氣供應2030年-2035年:可再生能源制氫為主,氫氣需求量200~400萬噸/年;
氫氣儲輸2025年:高壓氣態氫、液氫、管道運氫;
氫氣儲輸2030年-2035年:多種形式并存;
加氫站2025年:加氫站≥1000座,加注壓力:35/70MPa,氫燃料成本<40元/kg;
加氫站2030年-2035年:加氫站≥5000座,加注壓力:35/70MPa,氫燃料成本<25元/kg;

數據來源:《【研報】機械設備行業“碳中和”開源機械篇:“碳中和”下的機械制造業投資機會-210324(30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