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固定資產管理的目標
使用周期比較長、單位價值相對較高、存放地點較為分散是固定資產的三個典型特征。固定資產管理過程涉及采購部門、基建部門、財務部門、使用部門等多部門參與,而各部門管理方式往往存在較大差異,確保各部門間固定資產管理協調一致的工作難度較大。固定資產管理的目標主要包括:完整性、節約性、價值性。

(1)完整性
即做好實物資產的保全增值。在日常管理,轉移、調撥、清查過程中,保證固定資產的實物形態完整,無丟失,無毀損以及各方面功能運轉正常。完整性目標是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2)節約性
即減少用于購置固定資產的資金占用。在確定固定資產需求與購置,申報與驗收過程中,保證固定資產購置計劃與企業的實際生產需求相協調,考慮固定資產的使用率、資產類型、使用壽命、殘值、人員與固定資產配比等多方面因素,測算出企業固定資產最佳持有量,減少閑置資產數量,縮減年度固定資產采購支出,從而在保護日常生產需求的同時,幫助企業最大限度節約成本。
(3)價值性
即利用固定資產的合理配置為企業創造價值。通過定期進行資產清查,有效掌握固定資產結構,科學進行固定資產核算,合理安排固定資產報廢申請與處置,采用折舊和變賣等多元化處理方式,在優化企業固定資產結構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取得固定資產帶來的直接經濟流入。
2.固定資產管理的原則
固定資產的管理包括物盡其用原則、責任到人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等三個基本的原則。
(1)物盡其用原則
該原則要求企業能夠對固定資產需要量做出正確預測,秉持勤儉節約、充分使用、合理調配的思想,避免超正常需求的固定資產采購帶來的資金占用。一方面通過加速清理變賣,盤活被閑置資產占用的資金,盡可能減少由于閑置帶來的浪費。另一方面通過合理的維修保養,避免因功能衰退造成的閑置,從而更長久地發揮生產要素的功能。
(2)責任落實到人原則
該原則要求企業要建立集中領導、分級管理、分工職責明確、管用結合的固定資產管理權責制度,對于固定資產的采購、驗收、維護、調撥、更新改造、處置和報廢等手續的處理要嚴謹細致,特別是在對固定資產開展定期的清查、盤點、維護和保養等方面。固定資產管理人人參與,將管理責任落實到基層的使用單位和個人中去,實現使用人員、管理人員、責任人員,三員“一肩挑”的精準管理模式。
(3)實質重于形式原則
該原則是指嚴格區分經濟業務實質和會計準則,具體體現在固定資產和低值易耗品的劃分,固定資產價值的合理確認,差異化的折舊政策的選擇,會計折舊與稅法折舊納稅差異的合理確認等核算環節,確保企業在綜合考慮以上各影響因素之后,選取最有利企業經濟效益提升的方式對固定資產進行及時更新。
以上梳理了固定資產管理的目標及原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什么是加密資產?特征是?與數字貨幣的區別在哪?
綠色資產是什么意思?包括哪些內容?
【精選】2021年從固定資產盈利能力評估中海油服公司核心優勢分析報告(17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