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怎么樣?
中公教育,中公教育集團,公司在1999年創立,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中共教育由一家小的信息技術與教育服務機構,發展成為了教育服務業的綜合性企業集團。
當前,中公教育是國內直營分校覆蓋城市廣、專職教師數量多、公職類職業培訓規模大的現代化職業教育機構。
2020年4月28日中公教育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報告數據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2.3億元,同比下降6.2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6億元,同比增長9.52%。2021年第一季度數據,中公教育營業收入實現20.52億元,凈利潤1.41億元。
中公教育如何發展起來的?
下面給大家對中公教育的發展歷程做一下簡單介紹。
中公教育從成立至今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探索與起步(1999年-2002年)
1999年李永新等創始人尚未畢業即于北大成立素質教育公司。2000年,公司進行奧數、高考輔導、高考狀元演講等多項目嘗試。2001年,啟動北大MPA考前培訓項目;嘗試進入公考培訓領域,是國內首批公考培訓機構。2002年,創辦國內第一個公考門戶網站“中公網”,上線自主研發的公考在線輔導課程。
2、研發專業化(2003年-2005年)
2003年研發迭代第二代公考輔導課程,向實戰方向邁進。2004年與人民日報出版社達成戰略合作,出版國內第一套具有實戰意義的公考輔導系列叢書。2005年推行大規模代理制,在十幾個城市與30余家地方性代理機構合作,率先布局全國市場。
3、率先全國化(2006年-2007年)
2006年推行“公務員考試大型講座”招生模式,開啟培訓招生市場模式創新。2007年首推“面試特訓課程”培訓模式,形成“面授、圖書、在線教育”三位一體模式;成立公務員考試研究院。
4、率先直營化(2009年-2010年)
2009年對代理商全面收歸直營,加大研發、率先培養專職師資,抓住2009/10年的公考風口(2009/2010年報考人數激增
32%/37%至105/144萬);嘗試從事考研培訓。2010推行“公職培訓基地學習”模式,提供吃住學一體化方案,山東公考培訓旗艦學習中心成為首個落地項目。
5、率先擴品類,上市(2015年-2020年)
2015年全國分支機構突破470家,正式轉型職業教培領域。2019年借殼亞夏汽車上市,業績承諾為2018-20年扣非凈利不低于 9.3/13/16.5
億元。2020年公告定增預案,擬以詢價方式募資60億元、其中42億用于懷柔學習基地建設。

中公教育股權結構
總的來說,中公教育的股權大致可以分成中公系、亞夏系、其他這三大類。
1、中公系,總股權89.18%,其中包括了李永新18.35%,王振東15.61%、基銳科創1.44%、魯忠芳41.36%、航天產業4.33%、中公合伙1.30%、廣銀創業2.89%、除此之外郭世泓、劉斌、張永生、楊少鋒、張治安合共3.90%。
2、亞夏系總股權3.34%,其中包括周夏耕1.28%、周暉1.17%、周麗0.78%,除此之外第1期員工持股計劃0.11%。
3、其他總共持股7.48%,其中包括香港中央結算1.41%、其他股東6.07%。

數據來源:《【公司研究】中公教育-教研、渠道長纓在手品類擴張內圣外王-210510(46頁).pdf 》
文本由@-YANYI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精選】2021年中公教育競爭優勢與盈利能力分析報告(40頁).pdf
【精選】2021年職教市場前景及中公教育競爭優勢分析報告(24頁).pdf
【公司研究】中公教育-職教培育多播種碩果秋實猶待摘-210302(15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