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電子數據交換即EDI的推動,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子數據交換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特點?應用領域又有哪些?下面的文章將對此進行簡單梳理。
什么是電子數據交換
國際標準化組織電工委員會在ISO/IEC14662中對電子數據交換即EDI的定義是:“電子數據交換: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組織的信息系統之間,為實現業務目的而進行的預定義和結構化的數據的自動交換”。國際標準化組織將電子數據交換描述成“將貿易商業或行政事務處理按照一個共認的標準變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信息數據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傳輸?!?/p>
總的來說,電子數據交換是商業貿易伙伴之間,將按標準、協議規范化和格式化的經濟信息通過電子數據網絡,在單位的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自動交換和處理。計算機應用是EDI的條件,通信環境是EDI應用的基礎,標準化是EDI的基礎特征。這三方面相互銜接、相互依存,構成EDI的基礎框架。

電子數據交換系統的結構
電子數據交換系統一般由報文和處理模塊、格式轉換模塊、通信模塊和聯系模塊組成。
(1)報文和處理模塊:此模塊有兩個作用,一方面是接受其他接口或接口模塊的信息,然后進行作業,并將信息處理完傳輸給通信模塊;另一個方面的作用是進行自動處理。
(2)格式轉換模塊:是將各種電子數據的報文進行結構化處理,按照語法規則對其進行壓縮、重復、嵌套和代碼轉換再進行發送等。
(3)通信模塊:是電子數據交換系統與電子數據交換通信網之間的接口,主要執行呼叫、應答、自動轉發、地址轉換等任務。
(4)聯系模塊:包括用戶聯系模塊和內部系統聯系模塊兩個部分。

電子數據交換的特點
(1)EDI是企業(制造廠、供應商、運輸公司、銀行等)單位之間傳輸商業文件數據。
(2)是兩個或多個計算機應用進程間的通信。
(3)傳輸的文件數據遵循一定的語法規則與國際標準,具有固定格式。
(4)一般通過增值網和專用網等這-類的數據通信網絡來傳輸。
(5)數據自動投遞和傳輸處理,不需人工介入,由應用程序對它自動響應,實現事務處理與貿易自動化。
電子數據交換的應用
電子數據交換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可以被用于各種部門經濟之中,如制造業、運輸業、零售業以及衛生保健、政府部門和法律部門,即凡是用計算機管理且需要在不同的單位間進行文件資料的交換和處理的單位和部門,都可以運用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尤其是在國際貿易和交通運輸體系中,電子數據交換的應用是最普遍的。
在國際貿易中,運用電子交換數據能夠更迅速、有效地進行貿易,節省資源,而廠商也能夠獲得更多利益。在交通運輸體系中,合理地應用電子數據交換,也能夠達到交通運輸周轉快、成本低的目的,最終提高運輸物流的效率。
以上就是有關電子數據交換EDI的定義、結構組成、特點及應用的全部內容,如還想了解更多EDI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分析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供應鏈管理?包括哪些內容?
什么是股權眾籌?模式有哪些?特點介紹
什么叫合同物流?業務模式有哪些?特點介紹
什么是稅務信息化?稅務信息化發展歷程與趨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