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mi實施條件
VMI是供需雙方之間的一種合作性策略,目的是采用最低的綜合成本獲取產品,這種低成本是對供需雙方來說同等重要。VMI的目標就是通過供需雙方協作轉移庫存管理主體,提高運營效率,從而降低供應鏈總的庫存成本。

要成功實施VMI策略,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更改現有的采購訂單下達方式,建立標準化的訂單處理方式。供方與需求方共同確定訂單業務處理過程所需要的相關信息與庫存參數數據,然后建立標準訂單處理流程,如EDI報文標準,最終把計劃下達,生產交付和發票對賬等業務功能集成在一起。
透明的庫存數據信息是實施 VMI
的關鍵參數。它要求供應商隨時可以查看客戶的生產計劃和庫存數據,對快速變化的需求做出及時響應,并調整自身的生產或供應狀態進行對應國內外研究現狀。
2.vmi運作模式
VMI在應用中基于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中所處位置的不同,其運作模式也隨之不同,當前主要形成了三大運作模式:一是由供應商到零售商;二是由制造企業到零售商;三是由供應商到制造企業。由于選擇的模式有所不同,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中的位置會發生改變,經營策略也會發生明顯改變,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策略。
3.VMI的基本形式
(1)快速響應(Quick Response)
這種形式被簡稱為QR,以供應鏈信息共享為基點,確保供應商能及時準確地把握住產品的銷量,依據銷售預測、需求變化等信息,客戶可以制訂合理的采購計劃,而供應商則可以依據這些信息擬定有效的供貨計劃,在需求信息傳遞過程中,客戶與供應商即時共享信息,供應商能快速對客戶需求予以回應,不至于出現缺貨現象。在這種方式下,客戶控制存貨的所有權并管理存貨,供應商無法針對存貨進行管控,這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供應商管理庫存。
(2)連續補貨(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Planning)
這種形式簡稱為CRP,就是對前一種形式的改進,能使貨物補充流程得以精簡,在對庫存進行管理時,供應商成為重要主體,并能在這一過程中了解到物料流轉情況。根據物料的使用情況,對短期之內物料的需求量做出合理預測,確定合理的補充量,在相應軟件的輔助之下進行運算分析,增強補貨的持續性,供應商的供貨不再以訂單為依據,變得更加主動。該模式最大的優勢在于根據客戶需求確定庫存量與補貨量,雖然供應商參與到庫存管理之中,但庫存仍歸客戶所有。
(3)供應商寄售庫存(Consignment Stock)
這種模式被簡稱為CS,就是客戶制定庫存管理方案時,供應商要提出重要意見,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并執行這一方案,可以說,庫存物料所有權為供應商所有,在接收到與客戶信息共享的系統中傳輸的需求訂單后,供應商及時送料上線,并且最終結算時以客戶實際消耗為準。在這種模式之中,庫存責任幾乎全部由供應商承擔。
(4)第三方物流管理(Third Party Logistics)
TPL是供應商不在客戶的所在地,與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合作關系,以三方(客戶、供應商、第三方物流)信息共享為基點,安排第三方物流公司對庫存進行管理,并進行配送,庫存設置于客戶工廠或附近物流倉庫。在這種模式下,供應商擁有庫存的所有權,并能夠根據客戶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物流配送計劃,同時,庫存管理參數可由供應商自行制定,前提是及時滿足客戶的需求,且信息即時共享。
以上梳理了vmi實施條件及運作模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聯合庫存管理?分類包括?優勢有哪些?
零庫存管理是指什么?特點是?如何實現?
什么是庫存周轉率?計算公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