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東北亞經濟圈都有哪些國家?
狹義的東北亞經濟圈包括中國東北、日本、韓國、朝鮮、蒙古和俄羅斯遠東。
區域內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轉型國家,日本是世界上市場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韓國是新興的工業化國家,正處于體制改革初期的朝鮮是世界政治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地區,蒙古則是落后的農牧業國家。這種經濟多樣性和多層次性,使得這一地區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具潛力和活力的地區之一。
冷戰結束后,區域集團化浪潮涌動。以主權國家的經濟合作為基礎的區域集團的崛起正在成為改變世界經濟格局、推動世界經濟秩序變革的重要力量。東北亞作為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其地緣優勢和經濟互補優勢奠定了建立共同經濟區域的基礎,其政治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使東北亞的自然條件和社會基礎潛在的共性和優勢開始轉變為現實優勢,為東北亞經濟圈的形成提供現實可能性。

2、東北亞經濟圈特征
冷戰結束后,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東亞經濟圈在冷戰后迅速走向成熟,促進了區域經濟集團化的發展,區域經濟集團化與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并行,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集團化浪潮的推動下,東北亞各國和地區以自然、社會和經濟的內在聯系和共性為依托開始組建經濟圈,加強彼此的經濟合作。
東北亞經濟圈與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經濟圈相比,有著以下幾個特點:
(1)整治經濟多樣化
東北亞經濟圈國家由于存在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因而,經濟圈存在著多樣化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這里既有典型的發達資本主義制度,也有發展中的資本主義制度,還有傳統的社會主義制度以及改革和探索中的社會主義制度,同時也存在著由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轉變的社會制度。從經濟體制上看,東北亞經濟圈既有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時,還有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以及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向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轉軌體制。社會制度、經濟體制的差異,使東北亞經濟圈的意識形態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再加上各國民族、語言、文化傳統、歷史淵源、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不同,使東北亞經濟圈與歐盟經濟圈、北美經濟圈相比有著完全不同的制度結構。
(2)經濟發展水平落差大
在東北亞經濟圈中,既有像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又有像韓國那樣的新興工業化國家既有像俄羅斯那樣的地區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的中等發達國家,又有像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顯著不一的國家,還有像朝鮮、蒙古欠發達國家。由于東北亞各國經濟發展水平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因而,各國的經濟規模、工業技術水平、人均收入等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這種經濟發展水平的巨大落差和多層次的經濟結構,決定了東北亞經濟圈的經濟合作必然表現為一種復合型的國際分工,即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并存,以垂直分工為主的國際分工??傮w上看,表現為日韓提供資金、技術,中國提供勞動力,俄羅斯、蒙古和朝鮮等國提供資源為特征的分工合作模式。東北亞經濟圈由于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巨大落差,與產品和勞務的貿易自由化相比,以資本和技術轉移為中心的生產要素轉移對東北亞經濟圈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總之,東北亞經濟圈與歐盟經濟圈、北美經濟圈相比尚不成熟,經濟圈內各國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別,經濟發展水平極不平衡。目前,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推動下,各國加強合作,實現共同發展的愿望越來越強烈,這些因素必將推動東北亞經濟圈的形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