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指更高端更先進的信息技術產業,其與信息技術產業相比,知識密集程度、人才密集程度和資本密集程度更為嚴格,相應的經濟回報率也更高。國務院在2010年10月10日下發公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最先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這一概念。
2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包括哪些
2018年11月26日,國家統計局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為基礎,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分為下一代信息網絡產業、電子核心產業、新興軟件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產業、互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服務產業、人工智能產業5大類。
下一代信息網絡產業:采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演進和融合的信息網絡、提供語言、數據、圖像等綜合多媒體通信業務。
電子核心產業:處于電子信息產業鏈的前端,是通信、計算機及網絡、數字音頻等系統和終端產品發展的核心和關鍵。
新興軟件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產業:以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網絡形成的信息服務新業態。軟件業務中科技含量高、專業業務強、附加值高的新興產品和技術服務。

3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特征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方面
(1)技術創新性。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求以重大技術突破為基礎,具有知識技術密集的特征,是科技創新的深度應用和產業化平臺。除此之外,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還具備技術、資金密集,研發周期長、風險較大,市場需求針對性較強、產品周期較短的特征,對技術創新的要求更高。
(2)產業關聯性。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求同時具備發展優勢強和產業關聯系數大的雙重特征。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帶動效應尤為顯著,信息技術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最核心技術之一。當前,信息技術逐漸成為引領其他領域創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動力和支撐,正在深層次上改變工業、交通、醫療、能源和金融等諸多社會經濟領域。
(3)持續增長性。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求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方面均具備長期可持續增長的能力。同時,張蕊(2014)提出,戰略性新興產業應當從其戰略性、新興性、循環經濟發展規律等方面確立經營目標。由此可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應當通過提高產品附加值,以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為目標,實現高質量經濟增長。
另外有國內學者進一步指出,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除了具有技術創新性、產業關聯性、持續增長性這三大基本共性特征外,也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如高滲透性、創新人力投入占比高等特性。
(4)高滲透性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創新發展、更新換代的過程,也是信息技術融入到其他產業,促進經濟社會其他領域轉型升級、創造新價值的過程。另外,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的很多細分行業本質是服務業,產業整體有制造業服務化的趨勢,如互聯網金融行業、電子商務行業的產生與快速發展,都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服務于其他行業,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的表現。
(5)創新人力投入占比高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性人才的支持,能否完成對傳統技術的創新和對關鍵技術的突破將直接影響產業整體的發展走向。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與企業的生產效率密切相關,決定著企業能否引領市場發展,創新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都影響著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是創新型企業不斷提升競爭優勢的基礎。相較于其他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創新人力投入占比更高,同時對于創新人才的需求更大。
4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政策梳理
近五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做出多次頂層設計和重要部署
2015:《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中國制造2025》;
2016: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加快推進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十三五”規劃——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 ;
2017:《關于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
2018: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
2019:政府工作報告——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
2020:《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
2021:“十四五”規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習近平在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等前沿領域。

推薦閱讀
《鯨準: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29頁].pdf》
《鯨準研究-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互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服務(38頁).pdf》
《36Kr:2021年中國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投生態研究報告(54頁).pdf》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一代信息通信及網絡安全技術發展趨勢(37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