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體農業
立體農業就是利用光、熱、水、肥、氣等資源,同時利用各種農作物在生育過程中的時間差和空間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后方同時或較互進行生產,通過合理組裝,粗細配套,組成各種類型的多功能、多層次、多途徑的高產優質生產系統,來獲得最大經濟效益。如在葡萄地里種草莓、草莓收后種菜等。鴨河口庫區,水庫水面發展網箱養魚、銀魚養殖及庫汊養魚開發,環庫發展豬雞水禽立體養殖,這也是立體農業的典型。

2.立體農業的特點
一是立體農業是對土地高度集約利用的一種重要生產形式,可以最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緩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二是立體農業具有綜合開發和高產出、高效益配套技術的特點,可以生產出多種多樣的農副產品,緩解農產品供需矛盾;
三是立體農業是技術密集和勞動密集結合的農業生產系統,可以組織更多的勞動力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緩解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難的矛盾;
四是通過多層次立體種植,生物互補,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和地面覆蓋度,有效降低土壤水分的無效蒸發,使農業生產處于良性循環之中??傊?開發立體農業、發揮其獨特作用,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熱量等自然資源的潛力,提高人工輔助能的利用率,緩解人多地少的矛盾,緩解糧食與經濟作物、蔬菜、果樹、飼料等相互爭地的矛盾,提高資源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空間和時間,通過間作、套作、混作,種養、混養等立體模式,較大幅度提高單位面積的物質產量,從而緩解食物供需矛盾;同時,提高化肥、農藥等人工輔助能的利用率,緩解殘留化肥和農藥等對土壤環境、水環境的壓力,堅持環境與發展“雙贏”,建立經濟與環境融合觀。
3.立體農業作用
一是立體農業可以提高植物對水分和光能的利用率。通過不同高度和密度的種植,使作物于水平分布和垂直深度方面產生差異,以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
二是立體農業可以在改善環境溫度和濕度的同時改良土壤。這是依據農作物對日照和積溫的不同要求,將喜光、溫與耐陰、冷等各類物種進行合理配置,從而達到降低植物群體內的溫度,提高群體內濕度的效果。立體農業能夠使土壤保持疏松狀態,減少了肥料的淋溶和水土流失,微生物也獲得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使土壤有機質加快了分解和腐殖質化,提高了土壤肥力。
三是立體農業可以改善生物群體的通風條件,提高物質的循環和利用率。立體農業實行高矮作物的間種套作之后, 田間空氣流動變大, 使通風條件得到改善,
而且利用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建立起多層次、多物種共處的立體生態農業系統,可以提高物質的轉化率和利用率。
以上梳理了立體農業的定義、特點與作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功能農業是干什么的?特點是什么?發展前景分析
什么是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都有哪些特征?類型有哪些?
農業農村部: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2021年)(13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