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功能農業
功能農業是指農產品的營養化、功能化。它是通過生物營養強化或其他生物技術手段使農產品具備某種保健功能,以滿足不同人群對諸如鐵、鈣、硒、鋅、鉀等營養元素的需求,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功能農業指通過生物營養強化技術或其他生物工程技術生產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農產品,即種植或養殖具有保健功能的農產品(趙其國等,2016)。功能農業核心是通過在富含功能性物質土地上或采用現代農業技術生產富含某種或幾種功能性營養物質的農產品,實現農產品功能化與營養化。功能農產品可滿足改善人體微量元素需求,定量補充特定功能性營養物質,達到改善健康目的。

2.功能農業特點
簡單地說,功能農業就是生產出的農產品能夠定量滿足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營養需求,比如,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群體所需要的鈣、鐵、鋅、硒等,進而達到促進生長、發育,增強免疫力、抵御癌癥、延緩衰老的目標。功能農產品和功能食品的概念在世界各國有所不同,但一般認為它應具有三個基本屬性:
(1)食物的基本屬性,也就是有營養還要保證安全;
(2)修飾屬性,也就是具備色、香、味,能使人產生食欲;
(3)功能屬性,也就是對機體的生理機能有一定的良好調節作用。
功能屬性是一般食品所不具備的特性,而功能農產品和功能食品正是這三個屬性的完美體現和科學結合。
3.功能農業類別
根據食用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兩大類:
(1)日常功能性食用品,或稱為日常保健用食用品
它是根據各種不同的健康消費群(諸如嬰兒、老年人和學生等)的生理特點與營養需求而設計的,旨在促進生長發育或維持活力與精力,強調其成分能充分顯示身體防御功能和調節生理節律的工程化食用品。
(2)特種功能性食品,或稱為特定保健用食品
它著眼于某些特殊消費群(如糖尿病患者、腫瘤患者、心臟病患者、便秘患者和肥癥者等)的特殊身體狀況,強調食品在預防疾病和促進康復方面的調節功能,以解決所面臨的
健康與醫療問題。 從上述分類來看功能食品介于食品、藥品之間。
4.功能農業發展前景分析
2017年,功能農業的定義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并在全國“兩會”被熱議,此后,農業部“主食提升行動”,國家糧食與物資儲備局“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和“科技興糧”行動,山西、廣西和寧夏等省級戰略和多地農業“十三五”規劃,先后述及。功能農業在提出近十年后,終于成為支撐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科技新方向。據預測:
2020年,全球將推出80—100種功能農產品,僅中國產值就將達1000億元;功能農業在農業中的占比2020年將達到1%,2030年達到10%,2050年達到50%以上。
以上梳理了功能農業的定義、分類及前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什么是可持續農業?何時提出?發展要點有哪些?
什么是綠色農業?怎么發展綠色農業?
2022中國功能農業產業發展報告(39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