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具有相對較大的經營規模、較好的物質裝備條件和經營管理水平,勞動生產、資源利用和土地產出率較高,以商品化生產為主要目標的農業經營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和壯大可以帶來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轉變,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改變我國落后的農業經營模式,但是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也面臨種種困難,其中資金的不足成為制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主要因素。

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特征
(1)集約化經營。傳統農業經營主體主要依賴大量的勞動投入,生產模式單一,缺乏相應的農業技術、資金的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則充分發揮人才、資金、技術等優勢,綜合利用各類生產要素,促進規?;a,提升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獲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雙重效益。
(2)專業化分工。傳統農業經營主體往往存在“整體化”的生產模式,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更加注重“流水線”的生產模式,將農業經營流程細化、分工,且各類主體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專注于農業生產的某一具體環節,實施專業化的生產經營活動。
(3)組織化生產。傳統農業中,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是分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則實現了對于有限的分散資源的一種整合,其連通了分散的農戶與社會化大市場,是單個農業生產經營者進入社會化大市場的一條有效的路徑。
(4)社會化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改善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的同時,也為農村發展提供了社會化服務,將原本封閉、孤立、自給自足型的傳統農業經營體系就此轉變成分工極為細密、協作頗為廣泛的開放型、商品化的農業經營體系。
3.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類型
從組織屬性因素判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體可以分為家庭經營類、合作經營類、企業經營類三種類型。
(1)家庭經營類:家庭經營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般脫胎于普通農戶,以家庭為基本生產經營單位,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保留了農戶家庭生產單位與消費單位統一、治理結構簡單有效、成員屬于利益共同體、生產監督成本較低等特點。主要包括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生產服務專業戶、新型職業農民等。其中,家庭農場是在當前農業專業化分工飛速發展的前提下形成的,其主要勞動力是家庭成員,主要家庭收入來源是務農,是一種面向市場的、專業化、集約化、組織化、社會化生產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組織;專業大戶經營規模比傳統承包農戶要大,是指專門從事某一品種或某一行業生產的農業經營者,其主要包括家庭副業自營戶和承包經營戶,普遍具有經營領域較為集中、生產規模較大等特點;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并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
(2)合作經營類:合作經營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農戶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之上,通過各種形式聯合起來,以克服小規模經營存在的種種弊端的合作經營組織,主要包括各種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專業協會等。按照新修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指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在農戶合作的基礎上又產生了再聯合,出現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
(3)企業經營類:企業經營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主體的涉農經營企業,即主要從事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流通,并通過各種利益聯結機制與農戶相聯系,使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實行一體化經營的企業組織。這類主體屬于獨立的企業法人,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其規模不一,既有覆蓋全國的大型公司,也有規模較小的地方公司。相對而言,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代表的企業經營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濟實力雄厚,生產經營能力突出,市場競爭力較強,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上就是有關于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定義、特點及類型的全部介紹,如果還想了解更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快時尚?快時尚品牌經營模式介紹
什么是混業經營?主要模式有?與分業經營的區別分析
特許經營有哪些模式?4種基本模式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