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慧高速
智慧高速脫身于智能交通系統,當前并未有統一的定義,不同機構或學者對其有不同的認識:
(1)山東《智慧高速公路建設指南》中將智慧高速定義為:智慧高速是基于業務需求,以數據為核心,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提升多源感知、融合分析以及決策支持能力,促進人車路環境的深度融合,實現建設、管理、養護、運營、服務全過程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高速公路。

(2)王少飛等人為智慧高速就是利用“人的智慧思維+先進的技術手段+協同的運行機制+創新的模式”對高速公路管理與服務進行提升。
(3)張一衡參照智慧交通定義,對智慧高速做了定義,認為智慧高速是利用新一代信息與通信技術,實現人(交通參與者)、車(交通工具)、路(交通設施)的倍息交互,實時調整交通需求,提升交通服務能力,實現高速公路運營的安全、便捷、暢通、綠色等目標。
2.智慧高速核心能力
(1)AI道路巡檢
自動識別并記錄路面、護欄、設施、車輛、標牌、路產路權等信息,對路產設施及路面病害進行精確識別、鑒定和車道級精準位置標定,建立道路全生命周期影像記錄;實現智慧高速基礎設施的數字化,交通運行環境的可視化,管理養護的智能化,應急指揮聯動化,為路網規劃、道路巡查計劃,養護計劃和管理提供輔助決策支持。
(2)設施設備數字化管理
基于數字孿生基礎設施管理平臺的能力,高渲染還原、高精度位置展示,數字孿生實現可視、可測、可控、可服務。形成智慧高速設施設備數字臺賬,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
(3)車路協同
重點打造智慧高速車路協同云控平臺、車道級移動交互平臺(APP)、伴隨式信息服務、主動管控、準全天候通行等應用,從云到端形成完整閉環,提供全要素、全天候的感知與控制能力,優化車輛在高速公路的安全和效率,提升智慧高速的出行體驗。
(4)橋隧坡安全檢測
建立橋梁、隧道、邊坡等結構物健康監測系統,結合稱重、應變、位移、振動、裂縫、溫度等感知系統,實時對結構物狀態和安全性的評估,實施有效的預防性養護,同時為智慧高速養護需求、養護措施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3.智慧高速的應用場景
(1)全天候通行
霧天行車引導系統,通過控制車輛間距和行車速度保證霧天行車安全;采用特殊路面材料降低路面結冰點或配備自動噴灑融雪劑裝置,解決冰雪天氣路面結冰問題等。
(2)主動及時管控
通過交通流監控實現異常情況主動、及時發現,并通過信息服務系統或沿線交通信息指示牌及時通知上游車輛并合理引導,避免次生事故發生,保障運輸安全,緩解交通擁堵。
(3)基于數字孿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基于GIS+BIM技術、遠程監控量測設施和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數字模型實現道路狀態監控、設備管理、場景仿真,為道路后續運行、改進和維護提供精準、實時、個性化的決策,實現道路系統全生命周期管理。
(4)自由流收費
在現有ETC門架全國聯網收費系統的基礎上,結合北斗、5G等技術,實現車輛行駛路徑精確識別,建立現有ETC收費系統的逃票稽查系統,在不停車收費的基礎上實現不減速收費,進一步提升運行效率。
(5)快速精細救援
提高事故發現速度,精確定位事故地點,結合沿線救援設施布局,快速高效實施救援,保障人民群眾安全和后續交通運輸穩健運行。
(6)智慧服務區
依托智慧高速數據采集和分析能力,深度挖掘用戶對服務區需求,打造智慧型服務區一體化的管理平臺,通過信息推送手段向公眾提供路況、預約、便捷服務等,滿足公眾出行服務需求;以服務區為高速公路樞紐節點,向高速公路客流運行提供指揮、保障、緊急醫療救助等服務,為惡劣天氣、突發事件提供應急指揮和緊急救助,滿足服務區運營監管、應急決策需要。
(7)車路協同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是近幾年車輛技術和交通行業的重點研究方向,在路段沿線配置智能感知設施和車路通信設施,協同開展自動駕駛,不僅能夠提高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性,還能提高道路運輸效率。特別是對于長途貨運來說,自動駕駛技術能夠節約司機成本、降低交通事故率、提高行業運營效率。
(8)伴隨式信息服務
通過智能終端實現伴隨式信息服務,實時發布交通引導、管控措施方案,為車輛提供沿線服務區服務信息,提高管控措施實施效果、信息服務水平,引導車輛合理安排出行方案。
以上梳理了智慧高速的定義、應用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山東高速集團:智慧高速與車路協同(2021)(41頁).pptx
華為:智慧公路技術白皮書V1.0(2022)(42頁).pdf
【研報】科技行業:智慧公路、車聯網與2B自動駕駛-210207(48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