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全息技術
1974年Dennis Gabor提出了“全息”概念,全息的主要特點是可以用或擴展的、或重疊的光源、片源得到圖像的再現。全息技術則是在“全息”基礎上發展出的當代科技,是一種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紀錄物體反射,透射光波中的振幅相位信息從而進一步再現物體真實三維圖像的技術。
全息技術的研究領域包括動態計算全息術,彩色全息術,計算全息三維顯示,計算全息光學加密和計算全息編碼。
全息技術的衍生領域包括聲全息,模壓全息,紅外全息,微波全息,光學全息掃描術等

全息技術的特點
三維立體真實性:全息圖像記錄了物理光波的強度和相位,呈現的圖像是三維立體的。
畫面可分割、可復原性:我們所能看到的全息圖像或圖片上的每一幀都詳細記錄著相對應的信息數據,即使這其中遇到不完整或己損壞的影響,通過強大的數據庫也可將其復原并再現,保證了最終成像的完整性。
存儲信息容量大、數據準確:全息照相底片可以經過多次曝光,其所能儲存的信息量極其巨大,全息感光板的儲存空間遠遠超過硬盤或磁盤,并且可以多次重復使用,還能自動分區區里不同圖像儲備,做到不干擾和有效儲備。
2.全息技術發展歷程
全息技術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傳統光學全息、數字全息和計算全息三個階段。
傳統光學全息階段:Gabor提出全息概念,全息技術正式開始發展;1960s初,Leith和Upatnieks提出激光全息術;1965年,Lohmann做出計算全息圖。
數字全息階段:1967年Goodman提出數字全息;1980s初,我國開始在防偽領域應用模壓激光技術;1988年,Smalley做出首個全息投影顯示系統;2000s初,數碼照相機普及。
計算全息階段:2004年,Shiraki用LCD實現三維真彩色全息像顯示;2016年,微軟公布HoloLens,可以實現全息通訊。

3.全息技術的應用
全息技術的應用包括多維度交互體驗、沉浸式全息影像、超智能信息網絡類、高質量人像互動、新態勢模型展示、高寬帶遠程管理、低延時精密輔助這幾個方面;具體應用場景如下:
全息游戲:作為第四次游戲革命的全息游戲正在高速發展,全息游戲能夠使玩家得到更良好的游戲體驗,是未來游戲發展的重要趨勢。
全息新聞與舞美:目前主要采用的技術是升降紗幕投影技術或者45度幻影成像膜,一般應用在新聞轉播、展覽鋪陳和舞臺設計等場面中,能夠為觀眾打造逼真夢幻的效果。
全息影院:全息影院作為新發展的立體觀影模式,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不過目前能夠完全避免暈3D的全息投影還未出現,需要進行進一步技術研發。
全息影院應用布局圖

全息體育:全息體育技術的關鍵點是及時處理并投放投影內容,使用者與虛擬對手進行虛擬訓練變成可能,能夠為體育訓練帶來重大變化。
沉浸式主題餐廳:使用全息投影技術、裸眼3D環幕和燈光效果共同打造的餐廳,還能夠根據用戶的喜好進行個性化定制。
全息服務與銷售:全息服務公司以自主研發的內容庫進行服務銷售。
樓板、樣板間展示:實體沙盤和全息技術的結合,在沙盤上方呈現出3D影像,向顧客展示全方位的小區細節,為購買者提供更加流暢的購物體驗。
全息廣告應用布局

全息駕駛:在汽車駕駛方面,全息技術可以形成空中立體成像,投放實體按鍵,使駕駛員合理分配注意力,保障行車安全。
全息駕駛應用布局圖

全息測繪:全息技術為智慧礦山建設提供理論和實踐保障,便于相關系統研發。
醫療教學:通過構建虛擬3D人形象為醫生和醫學生進行更好的實踐。
輔助手術顯示:全息技術與實際手術進行結合,產生患者內部結構的虛擬影響,方便醫生更加了解患者體內的情況。
全息文化、教育:全息技術還可以應用于科技館的文化建設方面,并為教育提供全息顯示、交互技術和云技術等;在科普教學方面,全息技術能夠向公眾展示運作過程并傳遞知識,加深公眾印象。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信息來源
《中國移動:6G全息通信業務發展趨勢白皮書(2022)(40頁).pdf》
推薦閱讀
《05四維遠見-鄭州高新區數智治理全息三維平臺.pdf》
《【精選】2021年VR行業VRAR發展趨勢分析報告(32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