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等保
等保就是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指的是按照信息系統應用業務重要程度和現實安全需求,實行分級、分類、分階段實施保護,保障信息安全和系統安全正常運行,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社會穩定?!毒W絡安全法》明確表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建設、運營、維護和使用的網絡都必須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無論網絡運營者的單位性質是政府機構還是個人企業;無論提供的是訪問服務還是云服務或者工業控系統;無論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還是一般網絡,只要在境內運營的網絡都必須展開等級保護工作。2007
年和 2008 年頒布實施了《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和《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這兩個文件被稱為等保
1.0,2017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規定了要進行網絡安全等級保護;2019 年頒布了《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條例》,這被稱為等保2.0。

2 等保法規條例和標準
(1)等保相關法規條例文件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1994 國務院 147 號令)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劃分準則(GB17859-1999)
《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中辦發 [2003]27 號)
關于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公通字 [2004]66 號)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公通字 [2007]43 號
關于開展全國重要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定級工作的通知(公信安 [2007]861 號)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2017 年7月10號發)
(2)等保相關標準有:
《GB 17859-1999 計算機信息系統 安全保護等級劃分準則》
《GB/T 25058-2019 信息安全技術 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實施指南》
《GB/T 28448-2019 信息安全技術 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測評要求》
《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術 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
《GB/T 25070-2019 信息安全技術 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安全設計技術要求》
《GB/T 22240-2008 信息安全技術 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定級指南》
《GB/T 28449-2018 信息安全技術 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測評過程指南》
3 等保定級
(1)等保定級等級
在《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中,信息系統的保護等級被劃分為五級:
第一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后,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第二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后,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
第三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后,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損害。
第四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后,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損害。
第五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后,會對國家安全造成特別嚴重損害。

(2)等保定級步驟
第一步:確定定級對象。包括確定定級對象的主體,以及識別主體的的信息系統。識別信息系統后,要對信息系統進行劃分,確定系統的管理邊界,并確定的業務流程和業務間關系。
第二步:確定受侵害客體。識別在業務信息受破壞后或者系統服務受破壞后的侵害客體。
第三步:確定對客體的侵害程度。確定客體的業務信息和系統服務收到破壞后,對客體的侵害程度。并確定受到破壞后,業務系統的恢復能力。
第四步:確定業務信息安全等級和系統服務安全等級。
第五步:初步確定系統安全保護等級。

4 等保二級和三級的區別
等保二級和等保三級主要是定級的級別不同,二級不涉及損害國家安全,三級會涉及。兩者級別不同,其實施的網絡安全防護工作和配備的安全產品就會有差別,在等級保護測評實施中就會表現出來。所以,在等保建設過程中,等保二級比等保三級花費的人力成本、測評成本和安全設備采購費用會更少,等保三級的費用會更高。
等保二級和等保三級的定級結果區別最大在于,等保二級的定級對象遭到破壞時,審查是否對公民、法人和其他合法組織的權益以及社會秩序、公共利益帶來損害;而等保二級的定級對象遭到破壞時,審查其從社會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國家安全帶來的侵害。例如,云平臺供應商的平臺很多定級為三級以上。因為這些供應商的云平臺,一般出現問題,很有可能性嚴重侵害社會秩序、公共利益。
來源:《安全牛:中小企業等保建設白皮書(32頁).pdf》
推薦閱讀:《騰訊安全:等保2.0體系互聯網合規實踐白皮書(111頁).pdf》
《軟件與服務行業信息安全深度剖析3:數據安全和隱私計算站風口等保和關保再啟增長-210818(28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