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肝素類藥物
肝素是一種存在于哺乳動物肥大細胞內的黏多糖類物質,具有抗凝血功能,因首先從肝臟中發現而得名,現主要從豬小腸粘膜中提取。與其他類天然多糖一樣,肝素具有分子量分散及多重序列結構組成的微小異質性的特征,而且不同的提取來源和工藝也會產生不同的多糖鏈。
肝素類藥物指肝素原料藥和肝素制劑。肝素原料藥是由肝素粗品經過洗滌、分離、純化等進一步加工得到的,用于肝素制劑生產的原料。肝素制劑則可直接應用于臨床治療。

2.肝素類藥物有哪些
根據分子量大小不同,肝素可分為標準肝素與低分子肝素,相應肝素原料藥可分為標準肝素原料藥與低分子肝素原料藥,肝素制劑可分為標準肝素制劑與低分子肝素制劑。
標準肝素的分子量普遍分布于3,000~30,000,分子量不均衡,是臨床上最早應用的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LMWHs)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穎的抗凝藥物,因其對血小板影響小、生物利用度高、血漿半衰期長等特點,在臨床應用時有效性、安全性等都優于標準肝素。目前低分子肝素的主流制作方法有三種,分別為:(1)硝酸裂解法:多用于制備那曲肝素鈣、達肝素鈉;(2)β消除化學解聚法:多用于制備依諾肝素鈉;(3)肝素酶消化法:多用于制備亭扎肝素。
低分子肝素分子量分布于4,000~8,000之間,只有普通肝素的30%。不同解聚方法制成的不同品種低分子肝素因抗凝活性、分子結構、藥物動力學特性等方面存在差異,臨床上不可相互替代。
3.肝素類藥物的臨床應用
標準肝素制劑主要用于血液透析、導管術、體外循環、微血管手術等操作中的抗凝血處理,以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和血栓的治療。標準肝素制劑具有易引起出血并發癥、血小板減少和骨質疏松等副作用,現在臨床上多被低分子肝素制劑取代,標準肝素制劑主要用作留置針封管液,以維持靜脈導管通暢,減少拔管率。
低分子肝素制劑主要用于治療急性靜脈血栓和急性冠脈綜合癥(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同時,在婦產科、生殖科等科室的抗凝血輔助治療中作用日益突顯。
低分子肝素制劑因分子量小、副作用小、抗凝效果更好,具有更廣泛的醫學用途。目前肝素制劑為全科用藥,可作為醫院各科室介入治療前的抗凝血劑使用。肝素制劑還可作其他臨床用途,如:治療靜脈曲張、神經性皮炎、凍瘡、抗過敏、抗病毒、抗腫瘤等。

4.肝素類藥物行業驅動因素
市場需求增加:心血管病患病人數的增加將推動肝素制劑等抗血栓用藥的需求。隨著國民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壓力的增加、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中國心血管病發病人數逐年增加。血栓性疾病患病人數的快速增長與新適應癥不斷增加,將會推動包括肝素類藥物在內的全產業鏈的擴張。
認知程度加深:中國低分子肝素產品發展較為緩慢,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人均用量較少,但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和全社會醫療水平的提高,伴隨著低分子肝素抗凝觀念的推廣,低分子肝素產品的市場份額將逐步提升,成為行業新的增長點。而得益于普通民眾抗凝觀念的提升,肝素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也將更加普及。
營銷策略推動:隨著肝素類藥物企業逐漸完善營銷體系,拓寬市場渠道,中國肝素類藥物市場不斷擴展。
5.肝素類藥物行業制約因素
研發投入不足:中國制藥企業普遍研發投入較少,通常不足銷售總額的5%。盡管以南京健友、煙臺東誠等為代表的中國肝素制藥領先企業逐年加大相關研發投入,依然無法與賽諾菲等世界級肝素制藥企業相比,這類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可達年銷售收入的15%~20%。
創新能力不足:目前藥企制作的肝素類藥物仍然以仿制藥為主,缺乏核心競爭力。
原材料成本波動:肝素原料藥受藥企事件和原料價格影響較大,如2018年8月非洲豬瘟對2019-2020年肝素粗品有不利影響;肝素原料藥市場供給量和價格的不穩定會給肝素制劑企業成本造成大幅波動。
中國肝素原料藥出口均價,2011-2019 年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數據來源
《頭豹研究院:2019年中國肝素類藥物行業概覽(40頁).pdf》
推薦閱讀
《【公司研究】東誠藥業-立足肝素起航于核藥-20200930(36頁).pdf》
《【研報】肝素行業深度報告:供給修復靜待花開-20201106(35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