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碳普惠
碳普惠制是指對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的節能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和賦予一定價值,并建立起以商業激勵、政策鼓勵和核證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首創正向引導機制;旨在普及低碳知識,推行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費,推廣使用低碳產品、技術。
碳普惠制是2015年國內首創的一種創新性自愿減排機制,它是巧妙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碳金融”的方式,積極調動社會各方加入的全民減排行動,是綠色智慧城市建設的創新性手段,也是碳市場等強制減排行動之外的重要補充。

2.碳普惠有什么作用
推行碳普惠制具有多方位的效益,首先,小微企業、家庭及個人的低碳行為能減少資源能源的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益于生態環境,對于創建生態文明意義重大,具有環境效益;
其次,碳普惠制與碳市場相呼應,助力社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具有社會效益;
最后,參與碳普惠制的用戶在低碳、減碳行為中不僅能獲得身心健康與滿足感,也能獲得一定的商業和公共服務利益,具有經濟效益。
3.碳普惠的運作方式
依托碳普惠平臺,與公共機構數據對接,量化公眾的低碳行為減碳量,給予其相應的碳幣或碳積分。公眾用碳幣可在碳普惠平臺上換取商業優惠、兌換公共服務,也可進行碳抵消或進入碳交易市場抵消控排企業碳排放配額。
4.碳普惠發展
碳普惠制目前在國內仍處于起步階段,只有部分試點地區實施碳普惠制。2015年,廣東省啟動了碳普惠制試點工作,是我國首批推行碳普惠制的試點地區,經過不斷探索,建立起了政策、商業、交易3種激勵機制。通過建立碳普惠網站和公眾號、開發碳普惠APP等向公眾開放碳普惠平臺,注冊用戶可通過節約用水、公交出行來獲得碳幣,同時碳普惠平臺與企業合作,可獲得企業捐贈的減碳量,最終贈送給注冊用戶。
2017年6月,基于“碳幣體系”創新研究,武漢市推出了倡導公眾低碳出行的“碳寶包”APP和微信平臺,市民步行、騎行和租新能源汽車出行等都能獲得相應的碳積分,達到一定數量的碳積分可兌換電影票、餐飲券和其他商品等。目前,“碳寶包”正與資本對接,產品功能正逐漸完善。
2020年3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構建“碳惠天府”機制的實施意見》,建立“碳惠天府”碳普惠機制,通過“公眾碳減排積分獎勵”和“項目碳減排積分運營”“雙路徑”來激勵公眾和小微企業的減排積極性。廣東省韶關市在林業碳普惠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依托CQC廣州分中心開發了《廣東省森林保護碳普惠方法學》和《廣東省森林經營碳普惠方法學》,并形成了完善的項目開發流程。
以上梳理了碳普惠的定義、作用及發展現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中國碳普惠發展全景(2021-2022)報告(69頁).pdf
雙碳目標是指什么?對什么行業利好?
什么是碳足跡?計算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