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以來,我國建筑行業蓬勃發展,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建筑越來越信息化,然而與國外建筑產業發展相比,仍存在組織方式落后,建筑過程中節能程度不夠等問題,為有效解決前述問題,我國引入了EPC模式。那么,什么是EPC模式?它的優缺點有哪些?本文將具體介紹。
1.EPC模式
EPC(Engineer-Purchase-Construct)模式即設計-采購-施工包括前期籌劃、方案選擇、可行性研究的一體化的工程總承包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工程總承包商通過投標或其他方式中標后依據所簽訂合同條款的約定,對工程項目進行勘察、設計、采購、施工、試運營服務等的全過程實行總承包,并對工程的質量、進度、造價和安全管理等全方位負責的總承包項目管理模式。

2.epc模式的優勢與缺點
epc模式優勢:
(1)epc模式的合同關系簡單。業主與承包商僅僅一份合同關系,減少了管理對象,協調的工作量相應減少,轉移給了承包商。
(2)epc模式建設周期縮短。EPC項目各階段的任務由總承包商負責,各階段從順延實施調整為交叉搭接施工,很多程度上提高了項目實施的效率,可以縮短建設生命周期。
(3)epc模式投資效益提高??偝邪陧椖繉嵤┑倪^程中,充分發揮專業特長,統籌協調三個階段,可以從搭接實施、資源優勢、協調配合等方面提供效率,降低成本。
epc模式劣勢:
(1)epc模式下總承包商的選擇有限。EPC模式對同時具備較強的設計、采購、施工能力以及協調、資源整合等能力要求較高,在不成熟的現階段選擇受到局限,相對失去了選擇組合的優勢,能滿足的總承包商不是特別多,可供業主選擇的范圍有限。
(2)epc模式風險管理太過集中??偝邪痰穆募s風險很高,相對于建設單位的項目完成風險就很高,管控和履約風險過于集中至承包商,需要建設單位能選擇出能夠由較強的風險控制意識和處理能力的總承包商。
(3)epc模式合同總價難定。EPC模式在招標階段,因為沒有成熟設計圖紙和相關參考標準,成本風險較大,建設單位很難去確定一個
較為合理的合同總價,所以就很制定計價標準加審核的方法,控制難度高。
(4)EPC項目協調難度增大。EPC模式的目的是把設計、采購和施工三個階段有機地統一起來,把整個項目形成一個統一體進行運作,做到目標一致、行動統一。大多數EPC承包商不具備全部資質。由此衍生出“連體嬰”投標,有幾家單位臨時組建聯合完成項目。多家公司很難成為一致單位。各單位臨時合作協調難度增加。此外,業主方擔憂風險失控。許多開發商有自己的采購平臺,一些對總包設計能力不放心。在房地產商中,采用EPC模式的開發商也鳳毛麟角,在國內大的開發商比如萬達集團部分開發項目采用了交鑰匙模式,將采購、施工、專業發包等任務給了總包,但勘察、設計、監理部分還是控制在自己手里。從施工總承包向工程總承包晉級。
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什么是BOT模式?與ppp模式的區別分析
c2c模式是什么意思啊?特點有哪些?
c2c電商模式的缺點有哪些?c2c模式風險分析